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南區,愈行愈有文學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胡適地標位於赤柱聖士提反書院。

 最近,「南區文學徑」的地點及地標終於落實了,香港首條文學徑預計2013年落成,標誌著香港的文學發展踏出了第一步。對於有心推動香港文學發展的人來說,文學徑是一個起點,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南區文學徑的構思源自香港文學家小思編著的《香港文學散步》一書,循五位近代文學家,包括蔡元培、許地山、胡適、張愛玲及蕭紅早年在香港的足跡,串連成一條文學徑,並設立地標,藉此讓更多香港人了解他們的生平及作品。五位文學家看似獨立,然而細數其生平,發現他們之間並非毫無關係,如張愛玲在香港大學讀書時曾修過許地山的課、許地山被胡適推薦出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蔡元培在北京大學任校長時曾提拔胡適等,雖是名不經傳的小事,但恰恰將彼此連繫起來,加強了南區文學徑的連貫性。

 相對其他地區而言,南區風光確實引人入勝,區內發展較慢,因此較能保留區內特色建築,能將文學家生前駐足之地完整地呈現出來,配上同學設計的地標,相信能為文學徑添加不少趣味。地標的特別之處在於其融合作家的寫作風格、經歷、背景等,反映出作家的內涵。同學設計地標期間收集作家的資料,閱讀其作品,務求能抓住作品的精髓,忠實地呈現每位作家的特色。

 許地山地標「樸」外形簡潔,以石頭作為地標的骨幹,呈現出許地山堅持、樸素與歷煉的三大特質。石頭沉實,能夠屹立於時間的洪流中,正正代表許地山樸素、堅持的一面,其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石頭中間有兩粒珠,細看有點像珍珠,突顯許地山是一個很珍貴的人。作品整體看上去像一顆花生,這也是同學的佈局,概念取自港人最熟悉的作品〈落花生〉,將許地山最平實、最為人熟知的一面呈現出來。

 蔡元培地標「漫步過去」別具匠心,簡單的外表蘊藏驚人的創意,設計意念源自蔡元培的文章〈假如我的年紀回到二十歲〉,以時間作為核心。兩個時鐘將坐落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道路,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陽光反射出時針的影子,隨著太陽從東向西移,影子亦會逆時針轉,表達回望過去,不斷反省的精神。

 蕭紅地標「飛鳥三十一」以蕭紅短暫的人生經歷作為設計概念。蕭紅曾將自己比作飛鳥,三十一隻飛鳥則代表蕭紅三十一年穿州過省的飄零人生。胡適地標「井字遊戲」則以井字的九宮格設計呈現胡適不同時期的作品。

 地標反映了作家多方面的特質,而選取的地點則代表作家旅居的一些片段,這個地方對作家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張愛玲遺產管理人宋以朗先生對張愛玲的選址很滿意,並指出淺水灣影灣園(當年的淺水灣酒店)在張愛玲的生命中別具意義,代表張愛玲三個時期所發生的事。「張愛玲在香港大學讀書期間曾多次往返淺水灣酒店探望其母親,其作品《傾城之戀》便是以淺水灣酒店作為創作背景。1952年張愛玲再訪香港,再次來到淺水灣,她在香港逗留了3年便移民美國,那時她充滿希望。1962年我在香港見過她,那時她為了電影劇本而奔波。」對張愛玲來說,淺水灣酒店不只是她短暫停留的地方,而是其生命中重要的地方。

 蕭紅選址則是淺水灣泳灘及海景大廈;蕭紅一半骨灰曾埋在海景大廈附近,另一半被其愛侶偷偷藏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花園。淺水灣的骨灰後來被起回,移葬於廣州,如今淺水灣的遺址已改建成停車場。鄧小樺指出:「內地很多蕭紅讀者曾慕名而來,希望一睹蕭紅的墓地,但政府沒有保育意識,在這方面做得很少。」由此可知選址的重要性。

 姑且勿論文學徑能否發揮其作用,能使更多人認識文學,至少香港的文學發展還是有一線生機,能否突破瓶頸,則有待大家繼續努力。 ■文:蘇葉

相關新聞
給流浪狗一個家 都是因為愛 (2011-09-06) (圖)
《Nutro Natural Choice X Kearen Pang緣來寵愛60日》 (2011-09-06) (圖)
南區,愈行愈有文學味 (2011-09-06) (圖)
吉林牛子厚與京劇藝術 (2011-09-03) (圖)
吉林民族資本家牛子厚 (2011-09-03) (圖)
祝賀演出圓滿成功 (2011-09-03) (圖)
牛子厚 (2011-09-03) (圖)
演唱京劇經典唱段(1) (2011-09-03) (圖)
演唱京劇經典唱段(2) (2011-09-03) (圖)
富連成社 (2011-09-03) (圖)
榮榮與映里 (2011-09-03) (圖)
月餅蓋建小學 中秋明月照亮助學希望 (2011-09-01) (圖)
善啟的慈善月餅 (2011-09-01) (圖)
善啟一間希望小學的奠基日 (2011-09-01) (圖)
渴求知識的孩子 (2011-09-01) (圖)
見證塗鴉藝術的美妙 (2011-09-01) (圖)
塗鴉藝術家即場示範塗鴉 (2011-09-01) (圖)
創意塗鴉 環保燈籠迎中秋 (2011-08-30) (圖)
創意背後的社會關懷 (2011-08-30) (圖)
台北廚餘減廢行 學習自動Make it Green (2011-08-2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