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央重視新疆發展。圖為副總理李克強出席首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開幕儀式。 資料圖片
「東突」是「突厥」的分支。「突厥」意指曾活躍於中國北方草原的一個古代遊牧民族。「突厥」於6世紀中葉建立,至6世紀末分裂成東、西兩個汗國,兩者相互爭奪權力,先後歸順中國唐朝。自唐末,東西「突厥」都告衰落,逐漸融入其他民族。其中西「突厥」有兩個分支遷入現今土耳其境內。
殖民主義鼓吹分裂中國
「突厥斯坦」概念其後出現。「斯坦」是波斯語,意指地方、區域。「突厥斯坦」即是「突厥」人的地方。事實上,「突厥」人作為遊牧民族,並沒有固定的居住地方。「突厥斯坦」是伊朗人對與自己語言完全不同的鄰居住處的泛稱。歐洲地理學家後來漸用這個名詞。19世紀開始,外國殖民主義者為分裂中國,將新疆稱為「東突厥斯坦」,鼓吹「東突厥」人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東突」成為一個政治概念。
「東突」其後得到進一步支持。19世紀末,有俄國人提倡「泛突厥主義」,其根據是突厥語、蒙古語、芬蘭語、匈牙利語等語言同源。根據歷史資料,早於1910年代,已有土耳其人潛入新疆阿圖什,宣揚「泛突厥主義」。
盼令奧斯曼復活
「泛突厥主義」現時以土耳其為中心,鼓吹土耳其、中國、俄羅斯、伊朗等所有使用突厥語民族有「同一性」,聯合起來建成一個新的國家。而土耳其之所以成為政治運動中心,與其在歷史上曾為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一定的關係。該帝國於19世紀末衰落,勢力大減。「泛突厥主義」正好號召有志重振國力的人士,並為土耳其延伸其政治影響力提供理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