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理 北京報道)在中國總體經濟走勢向好的背景下,四位中國面孔亮相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當下中國國際金融話語權的實力。不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中國在國際金融規則制定方面的能力仍然很弱,學術研究亦存在追隨西方腳步,脫離本國經濟現實的弊端。
國際金融話題 中國聲音仍弱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谷源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由於發達經濟體廣受金融危機衝擊,經濟恢復前景尚不明朗等因素,這份榜單中出現很多新興國家經濟領袖的面孔。他說,「總體來看,這份榜單體現了中國金融界在世界經濟領域的影響力,歐債危機一觸即發,西方不得不重視中國的聲音。」
不過,谷源洋強調,在西方有求於中國之時,中國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蒙蔽,必須清醒的意識到,西方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一時無可動搖。北京科技大學金融工程系主任劉澄亦向本報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劉澄在分析榜單後表示,中國仍缺乏制定國際金融領域規則等能力,他說,「以創設國際金融議題為例,就連有關中國金融話題的討論都由西方先挑起,更無法期待由中國來引導國際金融輿論。」
企業創新不足 學術尾隨西方
針對為何中國缺少公司界和學術界的金融人物,劉澄稱,從榜單的構成可以看出,蘋果公司以及塔塔集團均是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典範。他說,「這些公司都建立起獨特的企業文化,都有很多粉絲。可是,儘管中國一些國企非常能賺錢,但少見哪些民眾自稱是他們的粉絲。」劉澄續稱,除了創新能力外,巴西礦業公司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礦產資源的定價權,因而公司的決策可以影響到世界金融格局,但在中國,則很少有公司能做到這一點。
作為金融研究學者,劉澄坦言,在金融學術領域,中國亦少有影響世界格局的學人。他說,「很多學者一味追隨西方腳步,不研究中國現時問題,因此很難在國際金融學術界樹立權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