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恬隱鄉間承遺志 烈士靈前無愧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南海籍烈士羅遇坤之孫羅錦初向記者講述祖父生前往事。本報記者李叢書 攝

 人人都說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但在尋訪辛亥革命黃花崗烈士後人時,記者發現廣東花都(舊稱花縣)、南海等地,捨生取義之士不遑多讓。僅廣州三·二九起義血染黃花的72名烈士中,就有18位來自花縣,另有13位來自南海。探訪其出處,多為鄉野村夫、販夫走卒之輩。然而當有志之士為救國振臂一呼,他們卻毫不遲疑,扔下手中的鋤頭、貨擔慷慨赴死。百載之後,烈士的後人大多仍在這片土地上或辛勤耕耘,或行商做賈。幾位受訪遺屬告訴記者,烈士後裔的身份,除了令他們偶爾被媒體問詢之外,大多時候生活寧靜而恬淡。

 國運昌盛,民眾樂業安居,不正是先輩拋灑熱血孜孜以求的夢想?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鵬飛、李叢書、顧一丹

羅錦初是南海籍黃花崗烈士羅遇坤的孫子,今年62歲,退休前是丹灶中學的老師。退休後,他為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自己籌建了「紛紛雨」公益紀念平台,自此退休生活中便多了一抹溫馨亮色,除了每日的閱讀時間外,他常常掛在網上發佈新日誌,更換圖片和進行後台管理。

誕遺腹子冀「漢人掌權」

 他的祖父羅遇坤,1907年(丁未年)曾參加了鎮南關起義,大難不死,1911年(辛亥年)參加了黃花崗起義,因彈藥耗盡,獨力難支,被捕後與饒輔廷、羅聯三人同時就義。

 噩耗傳到家鄉,母親妻子悲痛欲絕。羅犧牲時不過虛歲26,妻子還不足22歲,且有孕在身。同年六月,羅錦初的父親出世,起名「羅漢權」,許是寄以了「漢人掌權」的願望。作為羅遇坤的獨子,羅漢權育有四個兒女,如今羅錦初其兄弟4人各有家庭,有的更三代同堂,日子過得殷實。烈士香燈有繼,當可含笑九泉。

70高齡重拾烈屬身份

 由於抗日時期逃難等種種緣由,羅錦初一家喪失了一切烈屬證件。新舊政權的更迭,讓身份重新確認之路艱難迂迴。羅漢權作為烈士第二代,此前的幾十年只能自行前往黃花崗拜祭先烈,直到70高齡才得以正式以義士遺屬身份參與政府黃花崗公祭活動。

 羅錦初回憶道,「那是25年前,我和父親首次參加與省市黨政領導、烈士親屬在黃花崗烈士墓前舉行的一次紀念活動。當時的場面很浩大,看見老父終於被承認身份,圓了祭祀先烈的夢想,而感到此生無憾的樣子,我的心靈受到極大震撼。我當即萌生了繼承父志的願望,開始著手收集與黃花崗烈士相關的資料,特別是丹灶籍的,以傳後世。」

要求後代以祖為榜樣

問及先烈英勇獻身精神對其造成的影響,羅錦初相當激動:「可以說,先烈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和我的家人。雖然現在的生活並非富貴,但在平日的為人處事中,我均會像父親要求我那樣,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先祖為榜樣,嚴於律己,凡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烈士第四代,乃至第五代,由於年少,加之對先烈事跡了解不透徹,自然感情也就不如我們深厚。但無論怎樣,他們始終會緊記自己是革命烈士的後代,並以此為榮。」

 令他不無遺憾的是,時下「九零後」對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一知半解,許多人不清楚黃花崗起義究為何事,更不知道南海曾出現過十三位黃花崗烈士。為此,他目前最大的希望是,社會能重視對烈士事跡和精神的宣傳,重新燃起人們對先烈的緬懷尊敬之情,讓更多的國民能夠記住這些英雄。

相關新聞
辛亥革命百年 京今隆重紀念 (圖)
粵紀念大會 汪洋籲發揚辛亥革命精神 (圖)
湖北福建四川 昨舉行紀念活動 (圖)
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正式開館迎賓 (圖)
湘繡《孫中山》歷8個月完成 (圖)
《百年中國》紀錄片 雙十台灣開播 (圖)
黃花後人今安在?系列五之二 (圖)
恬隱鄉間承遺志 烈士靈前無愧顏 (圖)
南海英烈遺風 傳至第五代 (圖)
不識廣州城內路 先鋒隊多枉死 (圖)
年發50塊白銀 孫中山厚恤遺孤
黃金周丁財兩旺 吸客3億 旅收1458億 (圖)
部分省市旅遊總收入排行榜 (圖)
「十一」長假 陸路載客5.3億 (圖)
盤點各地黃金周北京7天攬客1069萬 (圖)
上海24萬人次出境遊 (圖)
廣州十大百貨吸金7.72億 (圖)
深圳黃金周旅收逾38億
內地樓市遇「最冷」黃金周 (圖)
黃金周各市樓市成交量一覽(部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