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縱論香港:施政報告資助房屋政策有四大亮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13]     我要評論

卓 偉

 當局在施政報告內提出的房屋政策有四大亮點:一是新居屋的定價機制更能照顧夾心階層的負擔能力;二是新居屋補地價安排有新猷,有利盤活二手市場;三是明確新居屋單位「可建可停」,調節樓市更加靈活彈性;四是「置安心」計劃全面優化。當局這次推出的資助房屋政策,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有力,落實更加靈活,不僅有助夾心階層在樓價仍處高位之下有渠道上車,而且反映當局並沒有因為任期只剩下不足一年就放軟手腳,依然是切實站好最後一班崗,急市民所急,積極回應市民訴求,理應得到社會的肯定。

 特首曾蔭權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其中樓市政策成為社會各界焦點,報告提出復建居屋新政策,對象是每月收入低於3萬元,主要是屬首次置業家庭。計劃提供實用面積約400至500平方呎的單位,以可負擔的樓價出售,初步估算為150萬至200萬元。另外,當局又宣布優化「置安心」計劃,除了提供「先租後買」外,亦會提供「可租可買」,並設定「封頂價」。

回應市民訴求 站好最後一班崗

 近年本港樓市持續飆升,樓價升幅已經與市民的薪金增長脫u,意味著市民要在私人市場尋找到上車盤的機會愈來愈困難,夾心階層要置業安居,唯有依靠當局推出的資助房屋,復建居屋便成為不少市民的最大期望。誠然,樓市政策關係重大,不能朝令夕改,否則對百多萬置業人士不公平,但當局也不能對市民的訴求置之不理,現時提出的新居屋政策,正是在盡量減少對樓市衝擊的同時,為夾心階層提供一定的上車盤。

 當局在施政報告內提出的房屋政策有四大亮點:一是新居屋的定價機制更能照顧夾心階層的負擔能力。新居屋的對象對準家庭月入低於3萬元的人士,他們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而又有置業需要,是資助房屋計劃首要照顧的一群。值得指出的是,新居屋在定價上與以往的居屋有極大不同,過去居屋定價主要是根據市價7折釐定,結果是樓價急升居屋價格也會水漲船高,以現時市區新樓動輒過萬的呎價計算,以舊居屋的定價方式計也要7千元一呎,就算復建居屋,夾心階層都難以上車。相反,當局這次徹底改變了居屋的定價模式,將價格與市民收入掛u,確保樓價不會超出市民的負擔能力,也將資助房屋市場與私人市場區隔開來,防止居屋因為樓市急升而受到影響,比舊居屋的模式更能惠及夾心階層。

補地價安排有新猷 居屋供應更靈活

 二是新居屋補地價安排有新猷,有利盤活二手市場。一直以來,居屋二手市場的交投並不活躍,原因是過去的補地價政策,令業主在單位升值時要根據市值支付補地價金額,令業主沒有動力去出售單位,而二手居屋市場交易淡靜,夾心階層未能通過二手居屋市場置業安居。而當局提出的新居屋政策,在計算補地價方面,列明以單位購入時的金額計算,不會跟隨物業市場升值而調整,業主在購入單位五年後出售單位,在向房委會繳付補價後,便可自由出售。好處是令新居屋單位的流動更加活躍,業主不必花大額金錢補地價就可出售單位,有利激活二手市場,增加市場上的居屋單位供應,而且單位在定價上也可較低,令更多市民受惠。

 三是明確新居屋單位「可建可停」,調節樓市更加靈活彈性。過去社會對復建居屋的最大顧慮,是擔心在樓市轉勢之時,復建居屋可能成為壓垮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重蹈當年樓市崩塌經濟蕭條的覆轍。汲取當年教訓,當局這次復建居屋無疑是採取更為彈性的策略。當局明確指出居屋政策可因應市況而作出調整以至停止出售,令售樓安排更加彈性。樓市不可能永遠上升,隨著樓市周期的自行調整,甚或外圍經濟的轉變,樓市調整風險正在不斷累積。市民往往在升市時急切買樓,唯恐愈遲買愈貴,但在樓市向下時,滿地平貨也乏人問津,當年沙士過後不但私人市場一池死水,而且大量囤積的居屋單位也是難以售出,正是明證。因此,當局事先聲明居屋供應因應市況調整,設立「可建可停」機制,是明智而合理做法,令當局可以在樓市熾熱時增加供應,樓市不景時就減少,有助在樓市出現失衡時,通過調節單位供求作出緩衝,減輕樓市波幅。

優化「置安心」計劃 填海造地應支持

 四是「置安心」計劃全面優化。當局宣布復建居屋,但不代表「置安心」計劃再無作用。相反,「置安心」可滿足到有住屋需要,而又未儲蓄到一定首期的人士,應該繼續推行。當局在施政報告提出了「置放心」的優化版,除了「先租後買」模式外,還提供「可租可買」讓市民選擇,讓參加者一開始便以市價直接購買「置安心」單位。當局並為單位設定「封頂價」,在升市時可獲保證以當初訂定的「封頂價」購買,不會因為樓價急升而打亂置業計劃。申請人如果首期不足可以先租住單位,有心置業也可直接購買,也可先行等待一段時間再行決定,不論在何時購買樓價都不會超出「封頂價」,保障置業人士之餘,也令計劃更加靈活穩妥。

 在增加土地供應上,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會多管齊下開拓土地,例如釋放工業用地、探討在維港以外進行適度填海,及檢討『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確實,不論是新居屋、「置安心」或是增加土地供應,關鍵的問題是地從何來?近年當局已不斷加快舊式工廠大廈的活化轉型,但釋放的土地仍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而在填海造地上又遇到環保分子及反對派政黨的阻撓,哪管是範圍極小的填海也被視為十惡不赦,但同時這些團體及政黨又在不斷指責政府供應土地不力,當局在造地上動輒得咎,將窒礙各項房屋政策的落實。因此,當局一方面應據理力爭,研究適度在郊區或填海造地,以應付未來的建屋需要;另一方面市民也應支持當局的造地行動,向這些政黨及環保團體施加壓力,確保當局的房屋政策能有效落實。

相關新聞
香港復建居屋 四年供應萬七單位 (圖)
興建青年宿舍 30歲以下租住
2011-12年度施政報告重點
特首金句
新思維保土地儲備 年供四萬伙住宅地 (圖)
復建居屋對私樓影響微
上車門檻降 夾心準新人開顏 (圖)
焦點透視:須保房策可持續性
新版居屋與傳統居屋比較 (圖)
政黨普遍歡迎新房策 (圖)
特首金句
撤每年回港60天限制 居粵長者可領生果金 (圖)
長者殘疾人士天天2元搭公交 (圖)
特首金句
泳池月票明年初推行
有人聞訊鼓掌 有人埋怨太遲 (圖)
醫療券倍增至500元 (圖)
擬資助長者 購護理服務
港人在粵患病 擬派車接返
港研公僕侍產假 鼓勵做爸爸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