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肖郎平、見習記者 王悅 東莞報道)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20日在廣東省東莞市奠基,這是中國迄今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繼美英日之後,中國成為第四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縮短與世界前沿30年的差距。該項目主要設計人員、首席科學家韋傑博士曾經是楊振寧的弟子,也是美國研究中子源項目的主持人之一。
公眾最為關注的是,該項目是否存在核污染的環境危害。對此,專家表示,該項目不存在核污染。據了解,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科學裝置項目,應用在物理學、化學以及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納米科學、醫藥、新能源等學科,將催生一大批新興產業。
項目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預計2018年建成投用。預計總投資為22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家投資17億元,廣東省配套投資5億元。
帶動頂尖科學家入莞
此前,楊振寧在和東莞大學生舉行講座時表示,中子源的設立只是一個開始,環繞整個設備會有不同的頂尖科學家來使用。材料科學、生物工程實驗等,全中國、全亞洲要做相關研究工作的都可以來這個實驗室工作,項目所在地將成為一個高科技區域。
據了解,原定計劃該項目將有600人在東莞進行科研活動。另外,根據內地用戶調查,已確定的首批用戶包括中科院下屬9個研究所70多個研究組,以及科學院以外的22所大學,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機構的30多個研究組。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陳和生直言,散裂中子源項目不會直接產生GDP,不像製造業性質的工廠。它是開展前沿學科及高新技術研究的實驗平台,將來可能會有很多先進的科學成果在東莞產生。
選址東莞因地質符合
項目選址東莞大朗,規劃用地1,000畝。為何會落戶東莞呢?散裂中子源辦公室主任陳延偉表示,項目核輻射最大的部分在負氫離子源,機組將建在1米厚的水泥混凝土加5米厚的泥土之下,用以降低核輻射。而專家測定,加速隧道和靶站最大沉降量應小於20厘米,穩定後隧道及靶站年不平均沉降量應少於0.5厘米,東莞地質結構剛好符合這種要求。
陳和生表示,CSNS項目落戶東莞,也是中國首次在華南地區建設大科學裝置,這將有利於優化大科學裝置在全國的布局、增強科研創新能力,並對促進珠三角地區經濟轉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