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媒體團一行考察深汕特別合作區時,參觀合作區規劃模型。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惠州報道)「2011海外華文媒體辛亥百年看廣東」活動進行到第三日,媒體團昨日參觀考察了汕尾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惠州部分高新技術企業以及七女湖起義遺址等地。團友們對廣東的轉型升級成果表示高度認可,並讚歎中國企業在高科技方面的發展日新月異,令人刮目相看。
媒體團一行人上午從佛山趕到汕尾的深汕特別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據介紹,合作區是深圳、汕尾兩地政府在海豐縣魚后門、赤石、鵝埠、小漠四鎮共建200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其中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是特別合作區的起步區。合作區既學習借鑒了新加坡/蘇州合作模式,又超越了「飛地經濟」模式的局限,由深圳主要負責投入、開發、招商、管理等,主導開發經營;汕尾則是負責社會管理、徵地拆遷等,主導社會環境。
至2020年 GDP將破2千億
自今年5月21日掛牌以來,合作區因其特殊性和創新性引起眾多海內外巨商關注其首次大型招商推介會,就掀起了產業巨頭「搶灘」合作區的熱潮,包括騰訊在內的38家企業和機構與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投資協議或投資意向協議,簽約總額114.36億元。根據計劃,到2020年,深汕特別合作區將成為超過2,000億元GDP的重要增長極。到2030年將實現包括工業、科技、教育、物流業、服務業、新城區在內的總部經濟與基地經濟一體化,GDP將超過5,000億元。
創新管理模式 發展潛力巨大
其發展一直被外界視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統籌區域發展的「改革樣本」。合作區黨工委書記馬智華表示,合作區初定合作期限為30年,將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的目標,力爭將合作區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綜合新城,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
在工業園區,記者見到土地平整正在有序地推進中,標準廠房和辦公寫字樓剛剛落成。媒體團對合作區的發展紛紛寄予很高期望。馬來西亞《自由日報》總編輯洪觀勝和菲律賓《商報》社長助理王鴻瑜均表示,合作區的發展模式既能夠吸取深圳的發展經驗,借此帶動企業的轉型發展和當地的發展,未來潛力無限。
惠州毗鄰深港 積極轉型升級
媒體團於下午到達惠州。惠州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毗鄰深圳香港,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近年來,惠州積極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到 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730億元,增長1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1.2億元,增長29.2%,財政實力與經濟總量同居全省第6位。
隨著中海殼牌南海石化、中海油1,200萬噸煉油、TCL液晶模組整機一體化等大批項目落成,惠州已經形成了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為支柱產業,特色農業、生態旅遊、商貿物流、清潔能源等產業共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媒體團參觀了TCL液晶模組一體化的廠區,成員們對中國當前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表示讚歎。台灣《旺報》社長特別助理楊俊斌感慨,電子信息是台灣的傳統產業,但如今大陸的發展也十分迅猛,或許很快就追上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