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起:方睿明、甘國臻、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倪紹強。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景熙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政府最快明年推出新整合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以增強港生國民身份認同感。不過,與中小學相比,大學生有關需要可能更大。香港教育學院一項調查顯示,中學生愛國意識明顯較大學生高。在針對「愛國主義」(Patriotism)的評分中,以1至5分計算,中學生獲3.13分,而大學生則只得2.97分。負責研究的學者分析指,結果反映中學生較擁護建制。而當進入大學後,學生面對更多社教化因素,看法變得較多元化,令分數下降。
香港教育學院與16間中學合作,去年以問卷成功訪問602名平均年齡15.4歲的中學生,從「愛國主義」及「國族主義」(Nationalism)兩層面,評價對國家的看法:前者主要關於對國家的情感與責任,如「身為中國人,我感到自豪」等;後者則牽涉國力及與其他國家的比較,如「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等。
調查發現,不論「愛國主義」及「國族主義」,與2000年、2005年教院兩次針對大學生的同類型調查相比,中學生認同程度都明顯較高(見表)。負責研究的教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方睿明分析指,升讀大學後,學生面對更多朋輩交流、課外活動、開放的大學環境、傳媒報道等,出現多重政治社教化,相信是導致愛國分數下降的主要原因。
大學交流多 看法多元化
他舉例指,大學同學多來自五湖四海,對事情看法、角度也較多元化,不少人都會質疑中學學到的東西,也會感到迷惘。
有參與研究的教育研究學院院長甘國臻則認為,年輕人對事情的看法,往往涉及朋輩意見交流。
學者籲不要「硬銷」愛國
他建議當局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時,切記不要「硬銷」愛國,反而要在課程中留有空間,讓學生充分討論;同時加入其他形式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好奇心,相信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