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大宇宙新發現 助探索太空生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郭新估計,是彗星及小行星的撞擊把有機物質的隕石帶到地球。右為張泳。香港文匯報記者勞雅文 攝

——郭新張泳探到結構複雜有機物 自然合成非生物演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勞雅文)熱衷探索生命從何而來的天文學權威、港大理學院院長郭新與助理教授張泳,透過太空望遠鏡,發現一種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有機物質,當中含有混合環狀芳香族及線狀脂肪族,其化學結構上的複雜程度,等同地球上由古生物殘骸提煉成的煤及石油。據專家推斷,上述有機物質由外太空帶到地球,可能是太空中生命的起源,能證明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機會率因而大幅提高。有關發現將刊登於今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郭新與張泳花約10年時間,透過紅外線及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從宇宙探測生命起源。他們發現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複雜有機物質,其成份的複雜程度,在化學結構上如同煤及石油,包括混合了環狀芳香族及線狀脂肪族,推測有關物質能夠在太空中自然合成。

煤石油不一定由生物演化

 郭新解釋,煤及石油均來自地球上古生物的殘骸。而該類有機物質一直被認為只能從生物演化而成,今次發現就推翻有關定律:「這些物質可以自然合成,或者是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機會提高了。」

 另外,長年研究恆星演化的郭新坦言,於恆星、星際雲及星系光譜中存在的不明紅外線輻射(UIE),早於30年前初為空中天文台發現,但長期仍未為人解釋。一般學者認為,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HA)分子可能是這些特徵線譜的載體。不過,經過郭新及張泳使用紅外線及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發現,PHA分子並不能完全解釋UIE所有特徵,即不明紅外線輻射有更複雜的化學結構。

恆星真空下可製有機分子

 郭新指,研究人員通過新星爆發的星塵光譜分析,恆星可於短至數星期的時間內,製造出有關物質。他的研究又發現,恆星在製造複雜的有機物質後,會把它放射出太空。郭新指,「恆星的密度相當低……比真空還要真空」。而今次研究的重要性,是確立了恆星可於真空情況下高效製造出複雜的有機分子。郭新認為,地球早期受到彗星及小行星撞擊,有機星塵可能會隨隕石墜落地球。而這些從外太空傳來的有機物質,在地球生命發展中扮演甚麼角色,仍屬未知之數,有待科學家作進一步研究。

相關新聞
港大宇宙新發現 助探索太空生物 (圖)
港大明年辦生物醫學學士課程 (圖)
嶺大社區學院辦天津交流團
校園放大鏡:聖三一堂中學運動會氣氛熱鬧 (圖)
余光中下月與青年談文學
牛津出版社邀彭定康宣傳教材 (圖)
學海無捱:習慣篇之二:以終為始
7成港生讚內地生 助港競爭力「升呢」 (圖)
內地生夠自信 自評叻過港生 (圖)
張永珍捐400萬 資助少數民族升大 (圖)
教院中印關係會議周六舉行
內地升學全攻略:內地升學資訊少 教師不熱衷推介
細說新語:「族」類大變身 新義反傳統
通識文憑試奪A攻略•纖體修身:適量運動拒零食 健康瘦身靠積極 (圖)
模擬試題 資料一:本地小學生肥胖趨勢(1993-2006) (圖)
模擬試題 資料二:專家意見
模擬試題 資料三:減肥廣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