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經濟學家預料,內地宏調將局部放鬆,並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為主。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內地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超乎市場預料走軟,較9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至50.4,為09年2月以來的新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期也表示,宏觀調控政策要「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對此,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利剛的經濟研究團隊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宏觀調控或從緊縮轉向「局部放鬆」。滙豐和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也持相同觀點,而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將是政策重點。
據中新社引述澳新銀行的報告分析稱,10月份PMI走軟,意味著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一個增長較為緩慢的區間,隨著通脹進一步下降,中國經濟將在未來幾個月實現軟著陸。整體來看,中國經濟的表現仍然符合最近幾年來的規律,即內需相對強勁、外需表現較為疲弱。
滙豐:暫無需再次減息
報告預計,在經濟增速減慢的情況下,中國將加快「政策寬鬆」的步伐,中國央行或許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增加流動性,對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更可能大幅調低。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雖然不認同澳新銀行有關中國央行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看法,但也認為中國將會「信貸政策局部寬鬆」。
推財政措施撐經濟增長
他分析,雖然9月份內地居民消費價格(CPI)按年上升6.1%,較市場預期為低,但仍高於4%的官方目標,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依然保持在8.5%至9%的水平,央行尚無必要通過降息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全面放鬆貨幣政策。而中國「信貸政策局部寬鬆」的著重點是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以及支持保障房和在建基建項目的建設。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隨著全球經濟日益加劇的不確定性,尤其是來自發達市場的最終需求走軟,中國的決策者可能會考慮於年底或明年年初採取某些「始於財政方面」的支持增長的措施。
他稱:「到明年,由於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趨於穩定且信貸控制措施預計將有所緩和,同時通脹率亦將趨於溫和,根據『十二五』規劃,『城市化和區域增長重拾平衡』的目標,中國西部地區和內陸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可能會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