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2012文憑試系列三之二
林觀勇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通識科老師
編按:上期專欄已討論「知識概念」的種類和重要性。今次會集中拆解試題類型,為考生提供更多改善作答技巧的應試錦囊。
掌握不同的考試題型及相應的答題框架或方向,使考生能準確審題、並形成相關的文章結構,不但可在結構分佔盡優勢,也更有利於之後思考論點理據,並有效運用以前所提到的兩類知識。早前我做了一個小型的通識調查,以不記名方式詢問學生在通識科考核時,最困難的地方是甚麼?超過一半同學認為最難的是審題,也不知道其實要回答些甚麼內容最為合適。
事實上,審題的技巧也是應試技巧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不論是在高補的通識科或是新高中的通識科,審錯題、答非所問都會立刻被「fail」,不論你的篇幅有多長、概念有多豐富或字體有多端正。反之,若能夠掌握不同類型的考試題型,並且知道大概的回答方向或框架,可說是成功一半。
如果同學有留意的話,不少資深通識科老師及學者都已經先後以高補通識及樣本試題為基礎,再加以分析整理。有教科書作者將議題探究的思維技巧分為6大類:1.成因類;2.結果/影響類;3.狀況/現象分析;4.心理分析/價值觀類型;5.建議類;6.評論類。
分析題型助建作答框架
另外更有通識著名學者以5個英文字母代替不同主要的考試題型。A:Argumentation(是否同意/何等程度上同意);P:Policy Analysis(政策的可行性及成效/有效性);C:Comparison(比較類型);S:Suggestion(建議類型);D:Discussion(討論類型)。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資深通識科老師黃家樑更仔細地將考試題目細分為13大類型,再配以相關的提問用語。例如1.分析因果、2.考慮因素及3.分析關係等,詳細情況難以在此一一解說,況且原創者不是我,也沒有資格在此「舞刀弄槍」。
不管是哪一類題型分析,也有著類似的功用,就是幫助學生審題並建立大概的答題結構和框架。例如:在Argumentation題型上,一定要做到「正反兼備」,但往往講完了雙方的觀點及理據,又為何最後會選擇自己/某一立場呢?考的就是文章後段的駁論或者自圓其說的能力,還有最簡易的方法-透過文章的篇幅:「七三、八二」的鋪排,以大小程度,利弊相衡來準確回應題目。
選用正確字眼利取高分
另一個例子便是回答價值觀類型或價值取向類型題目時的作答技巧,不同學科也許對價值觀一詞的定義有所不同。(例如,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是指對某事、地、人或物的喜歡與不喜歡程度,可以是正面或負面的,也可以從認知、情感及行為上表達出該種價值觀(Breckler, & Wiggins, 1992))若純粹在通識的考核,通識的遊戲規則中,期望同學回答的方向,並不是以上那樣,而是在考慮不同因素的時候,判斷/下決定時所考慮的準則!這與其他學科對價值觀的理解,不盡相同。更奇妙的是,即便考生不明白以上定義,只要懂得運用應試技巧,掌握重要字眼。例如能夠寫有「重視xx因素,而忽視xx因素,xx因素比起xx因素更為重要或者是xx至上/xx主義」等答題字眼,基本上也是足夠應付有餘。因此,以上不同的題型分類方法絕對有其背後的重要參考價值。(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