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子豪)人民幣政策由以往的構思階段,到今年陸續有試點政策及實際措施落實,可謂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實質一步的一年。
先是人民幣的回流機制終獲落實,10月人行及商務部正式公布有關外商直接投資(FDI)人民幣結算的管理辦法,容許外商日後可以人民幣到內地作實物投資,此舉變相誘發外商持有更多人民幣,以待日後到內地進行投資,將人民幣資金流的循環越滾越大。
惠港金融措施紛落實
另外,人行轄下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剛將上月底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增加澳元兌人民幣,以及加元兌人民幣的交易,促進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應用,亦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除上述兩新增貨幣外,目前在外匯交易中心掛牌買賣的外幣,包括美元、港元、日圓、歐元、英鎊、馬來西亞林吉特和俄羅斯盧布。
除不同措施的落實,中央亦銳意加強本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以擁有一個更強大的平台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於今年8月份訪港期間,提出多項惠及本港的金融措施,包括預料今年內在內地推出港股ETF,盡快實施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和外商使用人民幣到內地直接投資的審批常規化,其中後者已經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