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曹妃甸填海造陸工程。
——中國唯一內海環境危機反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鄧哲、趙大明 天津報道)今年整個夏季,康菲公司溢油事故攪得渤海污濁不堪,也攪得輿論沸沸揚揚。據國家海洋局發佈的《海洋環境信息》顯示,該事故溢油污染面積已達5,500平方公里,超過渤海總面積的7%。如果說該事故是一場突發劫難,再次引發了各界對渤海環境危機的擔憂,那麼近年來的填海造陸熱潮,卻是對渤海另一種曠日持久的傷害,更應該引起全社會足夠的警惕。
渤海是中國唯一的內海,營養鹽含量高,水質肥沃,是中國最大的鹽業生產基地和重要的海產品基地,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聚寶盆」。此外,渤海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其周圍的勝利、大港、遼河三大油田與渤海油田連成一片,總產量遠遠超過大慶。
填海面積近百澳門
1997年6月,中國海岸線最長的城市大連,一項被賦予了「紀念香港回歸」意義的填海工程完工。建成後的星海廣場,取代了天安門廣場成為世界最大。如今,星海廣場已是大連的名片之一,觀光遊客絡繹不絕。又有誰知道,它就是通過填埋一塊114公頃的廢棄鹽場建成。據悉,到2020年,大連的填海造陸需求將超過4萬公頃,這意味著,還有數百個相當於星海廣場面積的海域將被填平。
毗鄰京津冀城市群的唐山曹妃甸工業區,是內地最大的填海造陸所在地之一。目前為止,曹妃甸已經完成填海造陸工程1.7萬公頃。而它的最終目標是3.8萬公頃。
擁有全國六分之一海岸線的山東半島,20年來的填海造陸、圍海養殖已使海灣面積減少了2.2萬公頃,海岸線長度縮短了186公里。到2020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將填海4.2萬公頃,相當於在海上新造出一個陸地大縣。
天津的濱海新區,大規模的填海造陸始於近年。2008年,天津港集團開建了內地當時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至2010年底,天津港陸域面積達到1.07萬公頃,較5年前翻了一番。「十二五」期間,天津港還將啟動「第二人工島」的填海造陸計劃。
事實上,葫蘆島、錦州、營口、唐山、秦皇島、東營、萊州、龍口……幾乎每個環渤海城市都在憧憬並搭建著「海市蜃樓」。據有關資料顯示,環渤海地區目前總規劃填海面積已接近20萬公頃,相當於近100個澳門。
過度開發恐難恢復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全國通過圍填海增加工業和城鎮建設用地7萬公頃,帶動7萬億投資,解決了3,000多萬人就業。對此,原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認為,填海造地雖對緩解用地緊張、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其嚴重改變和干擾海域自然屬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渤海本身是一個瓶頸式的半封閉內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韓立民研究表明:海岸帶既不同於陸地,又不同於海洋,最大特點是生態環境相當脆弱。過度的填海造陸,會加重海域污染,加劇海岸侵蝕,造成泥沙淤積,進而影響江河洩洪能力和港口航運功能。
國家海洋局發佈的《環境質量公報》顯示,2009年渤海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為21,550平方公里,其中嚴重污染海域面積為2,730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量32%的工業生活廢水和48%的入海污染物經由40多條河流直接注入渤海,陸源污染物已佔入海污染物總量的八成以上。截至2009年底,渤海灣生態監控區內喪失的海域面積超過300平方公里。圍填海工程使萊州灣75%的岸線平直化,近岸生態功能受損。
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劉容子說:「包括圍海造地、港口建設在內的密集開發,使得我們沒有緩衝的時間來進行綜合的評估。等將來發現不合理,海岸線也恢復不了。」
暴利驅使
各省瞞報
根據國家相關法規,圍填海形成的土地屬於「未定性的新增土地」,地方政府無須支付拆遷、徵地、開墾等一系列費用,因此開發成本非常低廉,一般每畝15萬-20萬,但轉手即可十倍甚至幾十倍獲利。此外,渤海平均水深僅18米,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三大海灣更淺,造地成本更低。
拜填海所賜,大連2010年賣地收入飆升至1,000億(人民幣),增幅全國第一。
雖然中國早在2006年就已作出規定,50公頃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頃以上的圍海工程必須上報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核准。但是各地採取多種對策,巧立名目,瞞報虛報現象十分嚴重。
溫總強調力保生態
與中國當前填海造陸大潮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被稱為「圍填海造地最成功」的荷蘭,目前也正在推行數項恢復濕地、灘塗的計劃。
今年9月7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溢油事故處理情況和渤海環境保護匯報。會議確定了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目標:確保渤海生態安全,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力爭渤海近岸海域水質總體改善,力爭實現人海和諧。溫總強調:環渤海地區嚴格控制新上石化項目,禁止在可能造成生態嚴重失衡的地方進行圍填海活動。
但願這是一個拯救渤海的良好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