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特首曾蔭權(左三)、中聯辦副主任郭莉(左二)和運房局局長鄭汝樺(右三)等人主持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動工典禮。躉船後方海面即為口岸選址。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佩琪)受環評司法訴訟影響而延誤近1年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終於啟動,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昨天動工。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雖然工程被延誤,港府會修改施工方法、增加人手及機器,壓縮工程時間,有信心如期完成香港段工程,以配合大橋於2016年通車。大橋落成後,珠三角西部將進入「香港3小時車程可達」的範圍內,意味粵、港、澳三地正昂然邁向「3小時生活圈」的目標。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動工典禮昨日於赤鱲角亞洲國際博覽館附近空地舉行,該址對開海面即為香港口岸的選址。行政長官曾蔭權、中聯辦副主任郭莉、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等主持典禮。曾蔭權在典禮上敲響銅鑼,宣告香港口岸項目正式「開工」。
橋隧組合長度冠全球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上月中批出485億元撥款。曾蔭權昨日在動工禮上致辭時表示,港府會透過修改施工方法,增加人手及機器,壓縮工程時間,有信心會如期完成本地工程,配合大橋主橋在2016年通車的目標。
他續說,港珠澳大橋是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珠江口陸路通道,包括島、隧、橋等多項大型工程。建成後,港珠澳大橋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6線行車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粵西將成「香港生活圈」
曾蔭權強調,珠三角西部人力和土地資源充裕,能為港商提供大量商機,拓展內地業務。項目開通後,大橋將為香港與內地的交通連繫開創新局面,為香港長遠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對香港旅遊、金融、貿易、商業及物流等各主要行業帶來新機遇。藉著大橋的聯繫,珠三角西部將會納入香港方圓3小時車程可達的範圍內,成為3小時生活圈的一部分。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位於香港國際機場東北水域,是大橋香港段三項主要工程之一。香港口岸面積約150公頃,呈正方形,填海及口岸設施造價為304億元,將提供旅客及貨物過關及檢查的設施,並與大橋的香港接線、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及屯門西繞道組成策略性交通網絡。
根據路政署資料,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距離東涌約2公里,採用香港首次使用的「不浚挖式」(又稱「鋼筒填海」)較環保的填海方式建造(見另稿),海堤全長6.14公里,工期50個月。
香港口岸其中130公頃土地供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發展,其餘20公頃土地供建造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海底隧道的南出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