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鋼筒填海 淤泥銳減97%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不浚挖式」填海。路政署設計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寶瑤)港珠澳大橋工程將會填建一個人工島作為香港口岸,並首次採用不浚挖式填海方法,代替傳統的挖掘淤泥後再填海方法。新方式將毋須開挖海床的淤泥,減少97%浚挖淤泥和傾倒量,亦可減少一半工程船隻航行次數,大幅降低工程期間對海豚的滋擾。為保護施工海域的生態環境,工程成本較傳統方法高10%。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主體工程,是在香港國際機場對開東北海面,以填海方式打造一個150公頃的人工島,其中130公頃用作口岸設施,其餘20公頃則用以建造海底隧道出入口。該工程將會首次採用不浚挖式填海方法。

 過往填海須挖出淤泥,再回填海砂,工程人員要小心處理大堆淤泥外,工程亦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影響,但新填海技術預料可減少97%、即2,200萬立方米淤泥量,相等於9,000個游泳池的容量,並可省卻一半、即1,200萬立方米的海砂填料。

工期短4個月 成本增10%

 不浚挖式填海方法,是把56個直徑約27米及78個直徑31米的大口徑鋼筒聚壓在海床,穿越淤泥,並固定在下層較穩固的沖積層上;其後再將惰性建築及拆卸物料回填進鋼筒內,形成一筒筒的周邊海堤;再打入碎石樁進一步鞏固鋼筒,以及在海堤建斜面,以免海浪直接衝擊鋼桶;最後工程人員便可在鋼桶上注槳及興建建築物。

 據路政署早前預計,該新方法可縮短約4個月的工期,但成本會因而增加約10%。

 地球之友副總監劉祉峰稱,不浚挖式填海方法是環境影響評估法例要求下的最佳技術,但仍然會對海洋生態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填海地區為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棲息地。他促請當局,在工程開展後嚴密監測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以便發現問題時及時修訂工程作業,並定期及主動向外公布監測結果。他又建議,大橋建成後當局應規定進入香港境內的汽車廢氣排放標準,起碼要符合歐盟4期,以確保香港空氣質素。

相關新聞
港珠澳大橋口岸上馬 特首:追回一年延誤 (圖)
鋼筒填海 淤泥銳減97% (圖)
三大挑戰:趕工期 無礙航班與環境 (圖)
口岸工程創職九千三
黑手禍港:公民黨策動官司 港一年多花65億
曾蔭權罕有嚴責兩電 民建聯工聯會等抗議 (圖)
能源諮委會促下調加幅 (圖)
中電優惠大戶 市民變相補貼
唐英年:合法但不合情理
農曆年中秋遇周日翌日補假 (圖)
單身青舍交非政府組織發展
台漢火炭吞槍亡 辦公室遺6手槍 (圖)
西九5宗連環火 警疑同一人縱火 (圖)
天橋示威累死警長 官拒雞販罰款了事
涉法院非禮智障女職員 庭警准保釋
海關檢390萬煙絲拘3人
諱疾忌醫:聞辭職禁選半年 反對派議員喪鬧 (圖)
頂天立地:成名—西方訓練出來的「惡犬」
未有共識:優化選民登記 將據民意調整
一片劣評:「作反」三政團包辦最低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