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愛上鄧麗君》明年還有望登上美國與東南亞的舞台。
音樂劇曾是不為大多數國人看好的「舶來品」,但在今年突然爆發前所未有的潛力,非但多部音樂劇市場號召力驚人,中國更是悄然邁入了音樂劇「大片時代」,國產音樂劇中不乏鴻篇巨製,有些投資額甚至高達億元。不過,談及國產音樂劇的品質卻是眾說紛紜。有業內人士高調指出,一部分中國音樂劇已然超出百老匯與倫敦西區,不過也有悲觀者認為,中國音樂劇尚在學步階段,想達到後兩者的水準,至少還需「修煉」50年。 ■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章蘿蘭上海報道 圖:本報上海傳真
有人將2011年稱為「中國音樂劇元年」,因為在今年的中國市場上,無論是原版引進、中文版製作、抑或是國內原創等種種音樂劇形式,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入夏以來,百老匯「獲獎專業戶」《吻我,凱特》、中文版《媽媽咪呀!》、原創音樂劇《三毛流浪記》、《愛上鄧麗君》等紛紛在內地各大城市上演,而在今年的上海國際藝術節上,亦得《斷橋》等原創劇撐起半邊天。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這些劇目的引進、製作、排演,標誌著中國音樂劇開始進入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運作階段。
「本土的」與「世界的」
投資額達3,000萬元、由內地著名音樂劇製作人李盾擔任藝術總監的《愛上鄧麗君》月前巡演至滬。該劇以鄧麗君的經典金曲作為主要音樂元素,演繹出具有現代感的時尚之作。劇情主要講述了仙逝的歌壇天后鄧麗君,穿越至現代,用歌聲幫助一位在理想與愛情中迷途的男青年重拾夢想。自去年首演以來,《愛上鄧麗君》在國內外已巡演百餘場。
李盾的鴻鵠之志是打造中國自己的世界級音樂劇。事實上,《愛上鄧麗君》剛剛在亞洲唯一的國際音樂劇節——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DIMF)上斬獲DIMF特別大獎。而韓國演出只是世界巡演的起點,《愛上鄧麗君》明年還有望登上美國與東南亞的舞台。李盾也不是頭一次品嚐成功的滋味。在此之前,他與著名音樂人三寶共同策劃、製作的音樂劇《白蛇傳》曾經創造了連演900場的奇跡,隨後的《西施》則以大膽另類的創意構想顛覆了中國的傳統定式思維,同樣創下演出700場的盛況。在國際市場上,李盾的《蝶》早在2008年就已「破繭」,在當年的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上一舉拿下最高獎。
「現在是中國原創音樂劇最好的發展時機,」李盾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中國的原創劇目已經不比百老匯和倫敦西區差,有些甚至已經超過它們。李盾在業內被稱為「音樂劇瘋子」,而他的瘋狂正是體現在其對原創的執著。李盾直言,一味引進《媽媽咪呀!》是中國業界的悲哀,政府應該更多扶持中國自己的原創劇目走出去。「韓國、日本的音樂劇雖然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是他們習慣引進國外的音樂劇,以至於自己的原創音樂劇幾乎全部被進口劇淹沒,我們不能重蹈他們的覆轍。」
從「拿來主義」到改頭換面
李盾所言的《媽媽咪呀!》,正是籌備一年、投資高達億元的英國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去年底,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和韓國CJ集團聯手成立亞洲聯創(上海)文化發展公司,三方簽署了中國音樂劇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決心以上海為中心打造輻射華語地區的中國音樂劇產業運營平台,目標就是把中國打造成下一個百老匯,亞洲聯創成立後的首個大動作就是推出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的中文版。除此以外,《貓》的版權合作協議據稱也已經達成。
《媽媽咪呀!》中文版實現了從過去單純引進,至購買版權進行中文版製作的產業跨越,隨著首輪200場的巡演計劃過半,作為第一部購買國際版權、「中國製造」的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已吸引14萬觀眾走進劇院,拿下4,500萬元的票房成績,創造了內地音樂劇演出的票房紀錄。
雖然有「拿來主義」的成分在內,但《媽媽咪呀!》中文版劇方並不認為這與中國做原創劇有何矛盾之處。中文版主要投資方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負責人張宇認為,除了版權環節,《媽媽咪呀!》中文版在製作、演員培訓、衍生產品開發等環節也都齊頭並進,這最終也是在為建設中國自己的音樂劇產業打基礎。「我們現在要深入到音樂劇產業流程的各個環節中去,一點點地去看、去學,」張宇說。他認為,購買版權製作中文版的要義,就是要把產業鏈的多個環節握在自己手上,但最後一定會走上中國原創音樂劇的道路。
產業鏈是關鍵
目前來看,中國音樂劇產業鏈的不成熟,確實已經成為最大的軟肋。《媽媽咪呀!》中文版製作經理李婧就曾說過,內地音樂劇專業人才極其匱乏,「《媽媽咪呀!》最初有個難題,就是招聘『舞台監督』,但居然有很多應聘者認為,該職位就是『催場』,最後不得不從台灣找人救場。」此外,劇方開始連像樣的舞台總監都找不到,最後也只得搬來「外援」。
早年音樂劇在中國市場並無「錢景」,致使人才流失嚴重。雖然內地很多藝術類院校都開設了音樂劇專業,但畢業後真正從事音樂劇製作的實在是少之又少,因為若將音樂劇作為職業,很有可能會陷入無戲可演或無事可做的窘境。而在美國百老匯,30多個歌劇院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劇目,演員工會會不停發佈各種招聘公告,演員們可以不停參加各種面試,獲得演出機會。不過,中國業界也在努力改變目前的狀況。《媽媽咪呀!》中文版劇方日前就透露,未來更希望做一個駐場版的《媽媽咪呀!》,令音樂劇演員有一個更穩定的生存方式,也可以吸引到更多專業人士參與到音樂劇產業中。
中國距離百老匯究竟有多遠?有人認為近在咫尺,有人則認為是長路漫漫。在音樂劇創作中實踐多年的著名音樂人三寶就曾謙虛地說:「做音樂劇,我還很膚淺,算是個小學生。目前中國觀眾對音樂劇的了解仍然很少,更沒有形成欣賞習慣,觀眾需要培養,我預計至少還需要5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