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絲
古語云:「情莫多妄,口莫多言。」中國的傳統智慧歷來推崇沉默是金,認為說話多會招致災禍,一時不慎的話語,往往會授人以柄,使人有所藉口。因為在君主專制的封建時代,由語言文字所引發的罪案層出不窮,人們說話必須時刻保持足夠的警惕,即使是面對自己的家人朋友,也是出言謹慎,不輕易吐露心聲,以免貽人口實。
唐代元稹的《戒勵風俗德音》曰:「禍發齒牙,言生枝葉,率是道也。」勸誡人們平時說話,出口之前最好先想清楚,甚麼話是可以說的,甚麼話是不可以說的,因為話說多了,必定會有出錯的時候,由此招來災禍和後悔。但是,「禍發齒牙」的情形,一方面造成了人情虛偽、言多失實的世態,另一方面也導致了要挾舉報之風大增,使得人們一旦說錯了話,心裡就會惴惴不安,為免殺身入獄之禍,甚至由此走上另一個極端。
明人陸容的《菽園雜記》載,辛棄疾任鎮江知府的時候,名士陳亮前往拜謁,兩人邊喝酒邊縱談天下大事。辛棄疾酒喝多了,把心裡話也向陳亮和盤托出:「錢塘非帝王之居。斷牛頭之山,天下無援兵。決西湖之水,滿城皆魚鱉。」認為都城杭州無險可守,一旦被圍,又救援不利,尤其是敵軍決堤放出西湖水,就會水淹全城,皇帝也會死無葬身之所。
陳亮聽罷大驚,以他的人生經驗,知道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語,像辛棄疾這種身份的人,只會深埋心間,而絕不肯向外人透露的。他擔心辛棄疾第二天酒醒之後會後悔,屆時有可能會殺了自己滅口,遂連夜逃回家鄉。但是,他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辛棄疾會擔心他某天向朝廷舉報,還是會找機會殺了他。故一個多月後,他主動寫信給辛棄疾,開口向他索要十萬貫錢巨款。這樣一來,辛棄疾以為用錢可以了卻此事,也就消除了殺心,很乾脆地把十萬貫錢交給了陳亮。雙方就此達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明代也有類似的事情。常州有兩個書生,一個姓翟,一個姓顏,兩人的交情很好,經常在一起談論國事。某天,顏生把自己寫的文章拿給翟生看,文中言辭慷慨激昂,對時政頗有不滿。沒過多久,顏生就覺得不妥,後悔了,派遣僕人到翟生家裡想要拿回文章,可是翟生已經收了起來,居為奇貨。後來顏生登第入仕,在京城任職為官,翟生不時遣人到顏府借錢,顏生每次都如數與之。旁人不明所以,以為是顏生不忘故舊,仗義疏財,是在接濟好友翟生,卻不知道他有把柄在翟生的手裡,只得任人擺弄,甘受勒索。
要想暢所欲言而又不至於後悔,就是不必生活在強權的恫懾下,擁有自由表達的權利,可以發表任何意見而不怕打擊報復,擔心會有秋後算賬的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