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秀美(後排右3)在港隊高人一等。
中國女排有著名的「高牆」一次一次的捍衛中國在排球壇的地位,而在香港的排球隊中,不難發現一位身形同樣挺拔的「高人」穿梭於球員之中,以利落的身手起跳、扣殺或奮身飛撲,把香港的「拚搏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位如此顯眼注目的「高人」,正是香港女排的隊長楊秀美(阿Mi)。 ■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舒慧
身高1米82的阿Mi可謂得天獨厚,佔盡身材高大的優勢;而且其活潑好動得驚人的性格,亦間接造就阿Mi今天於排球場上的英姿颯爽。「我小時候十分好動,常和哥哥一起四圍跑,還有當時『未識死』,試過小學時只有我和哥哥、其他朋友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上了漁船玩,完全不擔心會掉進海裡。」因此,喜歡上躥下跳的阿Mi中學時期便選擇加入校內數一數二的隊伍──排球隊。
接觸國家隊 決心打好球
加入排球隊後不久,阿Mi便發現自己對排球的熱愛。每日放學都要額外練習,帶著汗水和疲倦披星戴月而歸,相信這對於大部分中學生而言,都是一件「苦差」。但阿Mi卻與別不同,忘我境界的練習正是她每天所嚮往的事。「曾經有一年打學界,我們早上開始練習,然後下午就去比賽,比賽結束後又接著返學校繼續練習。那天幾乎無停過,打了12小時的排球,覺得整個人都在熱血沸騰。」
努力終於得到回報,阿Mi在04年獲當時的港隊教練郭健全賞識,提拔她進港隊。郭教練的提拔不但拉了當時正處於低潮的阿Mi一把,更讓她見識了別有洞天的新景象。「04年剛入港隊不久,教練就讓我隨隊前往上海參加亞錦賽,和中國、日本等國家級別的球隊住同一間酒店,在同一間餐廳食飯,那時覺得很興奮。」如此近距離接觸世界級一流高手,除了興奮,阿Mi更首次見識了國家隊伍的紀律性、專注認真和對比賽的一份執著。就在那一刻,阿Mi心中的「排球火」燃起了。「覺得自己要學她們一樣,那時暗暗告訴自己在以後每一場賽事都要百分百發揮。」
暗下決心打好每場賽事,阿Mi的「小宇宙」自此不停爆發。日常認真的練習態度為她換來更多上場表演的機會,當中還夾雜著一項令她意想不到的「任務」。09年東亞運,排球隊要從中選一員來擔當火炬手,當時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阿Mi竟獲教練選中,肩負重任。對於火炬手一職,對年紀輕輕的阿Mi來說是一大驚喜。「因為那時自己不是隊伍中經驗最豐富的老手,對此原本沒有甚麼期望,但想不到教練會揀我。當日他們更趁機為我慶祝生日,這次經歷令我很難忘。」
東亞運失利 隊友更團結
令阿Mi難忘的事還陸續有來。港隊與韓國在東亞運展開令人屏息靜氣的緊張賽事,最終不幸落敗,與季軍獎項只有一步之差。失落獎牌固然令阿Mi失望,但她得到的卻是另一樣更深刻、更珍貴的體會。「從前練習完畢,大家都是各有各的離開,感覺上是自己忙自己的事。自從09年的比賽結束後,大家更團結了。每次比賽、練習之後,我們都會一起檢討表現;閒時亦會約出來一起打邊爐、唱K。現在大家更像一個family,大家會更有火。」
由中學至今,阿Mi的「排球火」仍未熄過。現在正讀大學三年級的阿Mi兼顧學業功課的同時,仍繼續在球場上奔走拚搏。「我沒有想過何時才不打排球,應該會一直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