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羅湖上月底發生大巴車禍。 網上圖片
深圳是港人北上的橋頭堡。但對於很多港人來說,每到深圳出了關口,蜂擁的傳單仔、抱腿乞討的老弱病殘、橫衝直撞的車輛及非法載客的藍牌車,給人留下不勝心煩、甚至膽戰心驚的厭惡印象。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口岸發現,關外治安環境複雜、安全保障差已非一日,甚至逐漸形成規模不小的「三不管」地帶。上月底在羅湖發生的5死車禍,揭示了「禍患常積於忽微」的道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海龍、郭若溪
數據顯示,去年經深圳各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2億人次,平均每天超過50萬人次,佔全國出入境旅客總量的一半以上,相當於每天有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在深圳邊檢口岸進行一次集體大遷移。如此龐大的客流,自然為一眾經營者甚至非法經營者所虎視眈眈,於是,眾多港人經常使用的口岸片區,逐漸成為服務業的吸金寶地。
「三不管」地帶形成
為了搶客源,各休閒會所、酒店及飯館的拉客仔不惜晝夜派人盯守在口岸限定區外,伺機尋找客人推薦服務,走鬼商販、非法運營的藍牌車、衣衫襤褸的乞討者也逐漸充斥口岸周邊區域,甚至形成固定規模。
「很奇怪的現象,過關往深圳,出了口岸限制區,感覺就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穿梭深港兩地超過10年的李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形容過關的感受。他稱在過深圳口岸時,口岸限制區內的秩序一般很好,但在限制區外,則是另外一個世界。「黑車、拉客仔,隨意被踐踏的秩序,卻罕見有人管理。不僅羅湖,連最老的文錦渡,最新的深圳灣都是如此。」
記者走訪發現,深圳幾乎任何一個口岸,都存在著如羅湖車禍地點般的一個混亂環境。雖然有明確的管轄歸屬,但確疏於管理,導致車輛橫行佔道、拉客仔騷擾過境客、乞丐強行乞討等眾多幹依靠口岸客流寄生的人群。與此同時,環境安全惡化,也是不爭的事實。
阻路擾民威脅安全
「乞討、拉客、黑車、發廣告、換外幣、車輛亂停亂開,甚至招嫖,這些寄生在口岸外沿三不管的人群,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群體和規模。」李先生說,每當過關時,尤其是深夜,都需快步衝過蜂擁而來的「推銷」人群,才感覺到「安全」。
而這卻不一定是唯一的威脅。以福田口岸聯檢大樓外為例,很多機動車,為了方便下客而隨意停在路邊,使馬路擠上加擠,無論人車都需分外小心避開路邊突然啟動的車輛,或在外線「突出」擁堵包圍的快車。高峰期時,大樓外數百上千人擁擠成一團,更是險象環生。而路邊的私家車,則很大程度上是非法營運的藍牌車。即使是公共車輛,也「被迫」參與「添亂」,在路邊臨時落客,任由乘客穿行於車流的危險之中。
與此同時,各口岸周邊單位管理不嚴,導致借口岸環境秀跳樓逼情郎現身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聯合執法杜絕問題
深圳市口岸辦負責人早前曾表示,口岸辦對上述環境並沒有執法權,只能進行協調工作。口岸非法營運問題由來已久,情況複雜,屢禁不止,光靠一個部門遠遠不夠,必須依靠交警、城管、交通運輸委等多部門聯合執法,長期治理,嚴防死守才有效,特別是針對福田口岸實際情況,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在下午6時以後加強監管,增派人手進行有效防範和整治,在建立長效機制方面,他還希望將口岸列為嚴管區,設置綜治辦執勤點,聯合執法,綜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