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第12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的大旗緩緩收起。本屆冬運會是中國冬季項目競技實力的一次大閱兵,在冬運會上湧現出的新星讓人看到新的希望。但是,展望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備戰前景,中國冰雪健兒依然任重道遠。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中國代表團取得重大突破,以5金2銀4銅的成績排名第七位,首次進入獎牌榜前八名;兩年過去了,無論從國際賽場表現還是國內賽事水準上來看,當年包攬女子項目4枚金牌的短道速滑和通過雙人滑取得金牌零的突破的花樣滑冰,仍是我國選手的優勢項目。
但二者之於中國隊,都在經歷換血的陣痛。
短道小花難媲王濛周洋
經歷了去年的麗江打鬥、隊內衝突等系列事件後,奧運四金得主王濛能否參加3月份的短道世錦賽尚未可知,即使她真心悔過從而獲得解禁,缺乏系統訓練和缺席高水準比賽對這位已經27歲的短道選手來說,也是一份無法彌補的損失。
好在「無濛」冬運會給了「小小花兒」們競相綻放的舞台,在王濛、周洋們曾經包攬奧運金牌的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接力項目上,冬運會奪金的分別是范可新、張起超、李堅柔、蕭涵、孔雪等這些國家隊新秀。
我們應當看到,年輕選手們的成績與王濛、周洋的巔峰時期還有不小的差距,在索契重現溫哥華包攬女子項目金牌的難度很大。
此外,與上屆男子短道項目的「七冠王」李野相比,勇奪六金的梁文豪等選手就潛力而言不遜前人,將來未必不會成為中國男子短道隊在索契的又一個衝金點。
花滑金牌競爭能力下降
和短道現狀相類似,花樣滑冰在本屆冬運會上表現出來的特徵也是整體水準提升,但奧運金牌競爭力略有下降。
在中國優勢所在的雙人滑項目上,隨著申雪/趙宏博功成身退,小將隋文靜/韓聰無論技術難度、穩定性,還是藝術表現力、冰面上所散發出的氣場,尚不足與「老三對」並肩而行,捍衛中國雙人滑榮譽的重擔還在龐清/佟健和張丹/張昊身上,前者學習了申趙當年的經驗,正通過參加商演磨礪氣質,後者在經歷一年休賽和傷病困擾後正面臨不進則退的挑戰。
雙人滑之外,15歲「萌主」李子君幾近完美的超水準發揮令人眼前一亮,閻涵、宋楠等給男子項目注入的活力也讓人倍受鼓舞,但這份欣喜只是相對於中國單人滑多年來持續徘徊於谷底的狀況而言,要讓李子君挑戰金妍兒和淺田真央這對韓日雙姝,或讓宋楠追上萊薩切克、陳偉群們不斷追求高難度的腳步,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自由滑雪形成集團優勢
放眼往屆冬奧會的速滑賽場,真正接近世界頂尖水準的仍是葉喬波、王曼麗曾創造輝煌的女子500米項目,而在本屆全國冬運會上,最令人欣喜的莫過於力壓于靜和王北星等名將、摘走女子短距離全能金牌的解放軍小將張虹。趙英剛評價稱,「張虹的脫穎而出讓我們對速滑在索契冬奧會上完成奪金夙願有了信心。」
比速滑「看上去更美」的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都靈冬奧會冠軍韓曉鵬和溫哥華冬奧會女子銀牌得主李妮娜雖然已經淡出賽場,但隨著女選手程爽、徐夢桃去年分別佔據了世界排名前兩位,男隊員齊廣璞、賈宗洋等水準漸近世界前列,而小將周航和「90後」三朵小花孔凡鈺、徐思存、沈曉雪又以新銳之態嶄露頭角,中國在這個項目上正踏入「集團作戰」的新時代,在索契將溫哥華那一銀兩銅變成金色獎牌的可能性也越發清晰。
項目增加 挑戰更嚴峻
兩年前的溫哥華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和86個小項的比賽,中國代表團參加了5個大項、10個分項和49個小項的角逐,僅佔該屆冬奧會所設小項的56.98%。
去年4月於倫敦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大會上,女子跳台滑雪、冬季兩項混合接力、花樣滑冰團體、雪橇接力以及男、女U型槽雙板滑雪共6個新項目被納入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比賽日程。對於面窄勢單的中國冰雪項目來說,冬奧會項目的增加,並不利於中國獎牌數的增加,實際上挑戰更加嚴峻。
縱觀韓國等取得冬奧會突破的經驗,大多是依靠高投入、集中發展「催」出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發展冰雪運動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但就冰雪運動的長期發展而言,更需要形成廣泛的社會基礎,打造品牌,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