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香港體操運動員石偉雄在上周二於倫敦奧運測試賽兼資格賽中,為香港歷史性地取得奧運體操比賽的參賽資格。在田徑、游泳和體操這三大奧運會主流項目中,香港只有田徑和游泳取得過透過比賽競爭而獲取的參賽資格,今次體操終於憑石偉雄的超卓表現而吐氣揚眉。
在香港的青少年中,要培養出像石偉雄一樣水平的體操運動員是一項極不容易的工程,試問要讓一位小孩從5歲至6歲便開始像成年人一樣的艱苦訓練,有多少父母願意呢?就算願意開始,又有多少個可以堅持下去,甚至暫時放棄讀書而投入全時間訓練呢?
以石偉雄為例,就算獲得父母全力支持,如果把他放在香港訓練,亦不會有今天的成績。精英運動訓練,除了找到具備天分的運動苗子和高水平的教練外,訓練環境同樣重要。這個環境包括跟運動員一起訓練的對手的水平、訓練的管理制度和互相競爭的氣氛。而石偉雄從小便揀選了在中國內地訓練,絕對是一項明智的決定。否則又是浪費時間卻無法實現衝出世界的成就夢想。
其實像石偉雄這樣轉移基地訓練的模式是世界各地精英運動培訓的成功模式。其中以職業運動最常見,就以高爾夫球和網球為例,很多排名前列的球手,無論男女,都是在美國訓練出來的。為甚麼這些球手自小要離鄉別井老遠跑到美國訓練,原因就是他們的家鄉沒有這種可以培養世界頂尖級數球手的環境。
對我們香港的精英培訓,應盡速加快擴展這種發掘和安排具備天分的青少年運動員作適時的轉地訓練,而所花的訓練資助可以讓運動員得到最佳的栽培,將來成名後,運動員同樣是代表香港比賽和爭光。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主任鍾伯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