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億代價打造中國最大高爐 創新需包容失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首鋼集團董事長 朱繼民

——專訪中國首鋼集團董事長朱繼民

 2008年北京奧運會,讓全世界記住這個古老東方城市的熱情與活力,卻也悄然改變了北京西部一座年產千萬噸級大型鋼鐵企業的發展軌跡,和數萬鋼鐵工人的生活與命運。2005年國務院批覆首鋼搬遷方案,紮根京城九十餘載的中國首鋼集團搬離北京,到2010年底,河北曹妃甸千萬噸級新鋼廠投產,建成兩座5500立方米的中國最大高爐。在新鋼廠啟動全面試運行之際,中國首鋼集團董事長朱繼民接受本報專訪,首次回應外界質疑,袒露首鋼搬遷異地重建七年的心路歷程,並勾勒出中國鋼鐵業的未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 占國、海巖、曉靜、源源、洪波

 作為搬遷改造的最重要配套項目,首鋼在河北曹妃甸自主設計建成兩座中國最大的5500立方米高爐。朱繼民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首鋼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掌握這兩座特大型高爐的運營規律,並為此付出近20億元代價。

 不過在他看來,這是創新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和挫折,不僅給首鋼確立可持續增長的競爭力優勢,更給中國鋼鐵業走出自主創新的新發展道路。他呼籲,中國社會應對創新多鼓勵少諷刺,允許創新有失敗有代價,才能讓更多企業義無反顧地走上創新之路。

 由於此前並不掌握相關先進技術,國內外同行都不看好首鋼的嘗試,甚至有輿論認為,首鋼「好大喜功」,建最大高爐,但技術、設備、工藝不達標。在實際運行中,兩座5500立方米級大高爐先後於2009年5月和2010年6月建成投產,初期運行和管理並不很順暢,這令包括朱繼民在內的首鋼人倍感壓力。「到2011年9月首鋼才找到高爐運營的操作規律,2011年底2號高爐運行達到設計水平。」這時,朱繼民才鬆一口氣。

興建速度水平創奇跡

 回首首鋼搬遷以來的心路歷程,朱繼民坦言,首鋼從一開始就抱定要創新,「如果我們全盤引進,一點不冒險,可能會順利,但永遠走不出自己的創新發展道路」。但對於一路走來面對外界的質疑甚至諷刺,對此,朱繼民直言,中國人要創新,就要有創新的氛圍,要允許失敗。應在創新上多一些理解和鼓勵,而不是打擊和諷刺。另外,創新必然要付出時間過程和代價,要突破世界上重大領域的技術,不可能不經歷失敗,也不能沒有代價。

 朱繼民表示,從2007年3月首鋼在河北曹妃甸開工,到2010年竣工,用了三年三個月的時間基本建成了一個千萬噸級鋼廠,而且採用了大型裝備和先進技術,建設速度之快、水平之高、技術之先進,在全球大型鋼廠建築史上都是一個奇跡。並且從準備到軋成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生產出高端產品,意味著下一步完全具備生產高端產品的潛在能力。不過要變成現實的生產能力,實現批量穩定生產還需要幾年的過程。

 朱繼民表示,世界上全流程的大型鋼廠,一般從投產到達到設計能力至少要三年以上的時間,首鋼力爭兩年全面達到試運行,也就說預計2012年上半年高爐各項指標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相關新聞
世銀警告:金融危機恐再臨 (圖)
林毅夫:全球放緩對華影響有限 (圖)
專家解讀:危中有機 中國應學當「債權人」
商務部籲港與內地共拓新興市場 (圖)
外圍影響 中國雙向投資增速降 (圖)
商務部:首季外貿形勢複雜嚴峻 (圖)
淘寶網列美「黑名單」 中方極不滿
20億代價打造中國最大高爐 創新需包容失敗 (圖)
朱繼民簡歷 (圖)
中國首鋼集團簡介
掌舵中鋼協 5招解鐵礦石之困 (圖)
千萬噸級鋼廠建成 自主創新結碩果 (圖)
海外頻出手 併購尋機遇 (圖)
回家三之二北京 (圖)
京城蟻族:羞見父母不敢回家 (圖)
父母:平安即福 回來就好 (圖)
蟻族自述:爸,我最怕回家過年 (圖)
面子票子關難過 恐歸族漸多 (圖)
「90後」按摩師:只睡4小時 還是買不到票 (圖)
溫總海灣之旅 簽千億大單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