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應鴻(左)、余兆發(中)及朱振文(右)分別獲頒25年、35年及15年長期服務獎。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景熙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剛獲頒35年長期服務獎的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外務主任(圖像服務)梁啟銓,與港大淵源極深。梁啟銓父母在港大打工,他本人在港大出生、成長。其後,他輾轉回到「出生地」任職,更在此邂逅同樣在港大服務的太太。梁啟銓於校內主要擔任攝影師,以鏡頭記錄學校大小事,見證黃麗松、王賡武、鄭耀宗、徐立之4代校長的校園歲月。他尚有3年便退休,但他表示,「即使將來退休了,我都願意回來當義工,服務港大。」
既是出生地 又是事業場
梁啟銓今年57歲,一談起港大,就有說不完的故事。他的父母任職廚師和管家,負責照顧港大一名英籍老師全家起居飲食,故梁氏夫婦跟隨僱主一起住在大學徑8號的紅磚樓(即現時港大邵逸夫樓的位置),梁啟銓亦在這裡出生。童年時,他在港大附近四處跑,逍遙自在。
他11歲到澳門求學,暫別港大。直到22歲,在朋友介紹下,他到港大兼職辦公室助理。某次,他因為協助在港大修讀建築的妹夫製作模型,結識同在港大工作的一名女孩,最後兩人順利組織家庭,現育有1子1女。
黃麗松拍照 必先除眼鏡
在港大專責拍照多年,梁啟銓笑言,與黃麗松校長最有默契。他知道對方不喜歡戴老花眼鏡拍照,故每次按下快門前,都會向黃揚手示意。黃校長就會卸下眼鏡,對鏡頭微笑。
倘若沒有港大,梁啟銓一生或許要改寫。這裡,有著童年回憶,有著事業和家庭。他的留影中,蘊藏著對港大的深厚感情。他回憶指,1983年颱風「愛倫」襲港,香港掛起10號風球。他當時住港大附近,「等到降至8號風球,我立刻跑回校園本部,記錄颱風下的港大」。有一次,鈕魯詩樓失火。而從他家窗口,正好可望到鈕魯詩樓。於是,他即時拍下失火過程。消防員撲熄火警後,又到大樓內拍照」。拍攝突發新聞圖片,其實並非他的工作範圍,「但不知為何,我就是希望為港大留下一些記錄。」
宿舍服務員 忠言勸學生
至於在港大宿舍「大學堂」擔任服務員的余兆發、黃應鴻及朱振文,分別獲頒35年、25年及15年長期服務獎。黃應鴻性格直率,他指,有時對學生處事方式看不過眼,會加以提醒,「曾遇到一名法律系學生,他性格內向,我便跟他坦白,『你連說話都不敢,將來如何與人辯論?』」他不期望對方立刻改變,「但至少他肯用心聽、去思考,已是好事」。
朱振文分享一件港大趣事,「我們會跟舊生打成一片。有次『大學堂』大師兄梁乃鵬(現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行政主席)回來當活動嘉賓,一眾師弟不懂事,連門也不懂替人開。於是,梁乃鵬叫我們這些服務員,夾著粗話『點醒』他們,教他們待人處世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