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上海存制約因素 暫難撼港地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31]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亞權 上海報道)《「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發布,對此,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解釋稱,由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升為國家戰略,所以這次《規劃》沒有像以往那樣由上海市政府發布,而是先經國務院同意,再由國家發改委直接發布。

稅收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對於《規劃》中提出的上海要在2015年確立全球性人民幣產品中心地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胡立堅表示,擴大以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的規模、降低參與的門檻、讓更多的機構和個人參與進來,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胡立堅表示,未來幾年,人民幣金融產品不僅只讓在華的企業參與,在新加坡、倫敦等全球市場也會加強推廣力度,以擺脫對美元的依賴。「正在醞釀的國際板以人民幣計價,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先行先試」。他透露,讓這些企業直接進入主板市場也在考慮之中。

 目前上海金融稅收制度還存在諸多不合理因素,是制約金融業發展的瓶頸。胡立堅對此表示,目前上海很多金融項目還是按照製造業標準收稅,存在重複納稅的情況。上海要達到《規劃》要求,稅收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應按照服務業標準統一收稅。

人幣未自由兌換欠方便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速,無疑給同樣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帶來極大的壓力。不過,胡立堅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香港的優勢是上海無法企及的:香港金融業有人才優勢,有非常專業化的團隊,在金融創新的力度上明顯強於上海,這使得香港在人民幣金融衍生產品的研發上將保持領先優勢;而上海現在及在未來幾年,推出的人民幣金融產品大多會是一些基礎性的產品。

 而監管方面,他指,香港相關的法律制度非常完善,有利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內地行政監管的色彩還較為濃厚,一旦出了問題經常就關掉或放慢速度。此外,由於人民幣未能自由兌換,國外投資者尤其是對風險較敏感的資金大多選擇在香港交易,「因為一旦要放棄人民幣產品,在香港可以很方便的轉做美元或歐元產品。」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推利率市場化 遏制以錢炒錢 (2012-01-31) (圖)
專家解讀: 肆意妄為 違國際法 (2012-01-31) (圖)
專家解讀:上海存制約因素 暫難撼港地位 (2012-01-31)
專家解讀:龍年外交 五大重點並舉 (2012-01-30)
專家解讀:「軟化」GDP 達致人社會自然和諧 (2012-01-27)
專家解讀:了解民情 醞釀大政方針 (2012-01-26) (圖)
專家解讀:「慣例式」出訪 旨在展風采增了解 (2012-01-26)
專家解讀:退休制度亟待改革 (2012-01-21)
專家解讀:細單位驟增 樓價「跌多過升」 (2012-01-21) (圖)
專家解讀:政經並舉 全方位推動中阿合作 (2012-01-20)
專家解讀:危中有機 中國應學當「債權人」 (2012-01-19)
專家解讀:與海灣國家合作潛力巨大 (2012-01-19) (圖)
專家解讀:房價大跌是今年經濟最大風險 (2012-01-18)
專家解讀:須遏國際金融資本炒作 (2012-01-17)
專家解讀:選拔優秀人才 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2012-01-17)
專家解讀:伊朗危機下 中沙共保能源安全 (2012-01-16) (圖)
專家解讀:中尼友好利西藏穩定 (2012-01-15)
專家解讀:中國可從資本項目開放獲益 (2012-01-15)
專家解讀:綠營基本盤穩固 馬連任仍需警惕 (2012-01-15)
專家解讀:國民黨需整合地方派系 (2012-01-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