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
面對全球大選年所帶來的外部環境新變數與新挑戰,新一年的中國外交到底該如何佈局,有效應對化危機為機呢?專家建議,中國首先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同時也要保持與競選各方的更好接觸,妥善處理雙邊關係中的敏感問題,特別是要自己站穩腳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指出,中國外交歷來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尊重這些國家人民的選擇,不把自己的理念強加於別國。在目前全球大選年的情況,中國更應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不論別國出現什麼情況,中國都應該理性泰然對待。但他也同時提醒,一定要留意避免讓中國問題成為選舉議題,特別是要更謹慎地處理雙邊關係中的一些敏感問題,避免某些話語或個別事件,成為別人攻擊中國的對象和把柄。
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楚樹龍也認為,不論是對於將要舉行大選的國家,還是可能發生政權更迭的國家或地區,中國都要及時關注,跟蹤和接觸,外交政策不能僵硬,更不能以不變應萬變,特別是要更好地保持與選舉國競選各方的接觸。
對內堅持改革 對外靈活應對
事實上,今年既是全球大選年,同時也是中國和美國等許多國家的建交大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向本報指出,今年中國和有關國家會有各種各樣的建交紀念活動,這類活動的舉辦,可以對兩國關係起到糾錯和糾正作用,而領導人在這期間互訪,也通常會產生鐘擺效應,令雙方間的合作和利益凸顯
他並指出,目前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年頭,在國內面臨不進則退的問題;在國際上,中國也要下先手棋,主動佈局,長遠規劃,而非倉促被動的應對。他建議,面對紛繁複雜的外交形勢,中國首先要自己站穩腳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