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重經濟質量 長遠利香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溫家寶作完政府工作報告後,胡錦濤與溫家寶握手致意。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房廈)在穩守「保八」7年後,決策層於第8年首次調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度目標至7.5%。北京專家指出,這表明決策層未來將更多專注於經濟增長的質量而非速度,體現了調整經濟增長結構的整體思路,政策目標轉向更側重「平穩」而非「快速」增長,若轉型得當,對就業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內地在「調結構」過程中,對香港在資金、外貿、技術等方面的需求將加大,這對香港發展構成「長期利好」。

盤活小微企 吸納勞動力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延續了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更多體現了一個「穩」字,不再單純強調速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稱,決策層是次將經濟增速調到8%以下,更多體現中央政府引導經濟發展方向,即更注重經濟增長質量。

 由於國家調低GDP增速目標,亦引發對於經濟減速將致中國失業人數增多的擔憂。對此,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向本報表示,這更多是經濟學宏觀方面的一種測算,實際上經濟減速與就業率並無正相關聯。在國家調整經濟結構增長過程中,預計更多的小微企業將受益,而這批企業是解決中國勞動力的「主力軍」,因此如果轉型得當,中國第三產業加速成長,將會為國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長期高增長 資源不敷用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消耗日益加大,受資源緊缺的約束亦日漸明顯。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指出,按現在的能耗產出比,要維持國民經濟以7%—8%的速度平穩發展,到2020年,「全世界的資源給中國用都不夠」。因此轉變生產方式、加快結構調整已經不是關係經濟發展快慢的問題,而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貿易部主任劉雪琴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中央調低GDP增速「乍看之下可能覺得對香港有不利影響,綜合多方面分析,實際對香港發展構成長期利好」。她稱,香港在金融、貿易、航運、服務等多方面有獨特優勢,是具備「高增值」特質的國際型都市,中央調低經濟增速是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結構,這恰是香港的優勢所在。日後內地在資金、外貿、技術等方面都會向香港傾斜,從而拉動香港多個行業的增長,推動就業。

內地調結構 倚重港優勢

 她分析,調整經濟結構之後,中國進出口商品質量和檔次都會提高,從而加大香港的轉口貿易;雖然GDP增速調低,然而居民收入目標再有增長,這將促使更多內地民眾赴港旅遊、讀書,拉動港多項第三產業發展;內地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會加大對港資金、技術、專業輔導的需求力度,將進一步活躍港市場。劉雪琴說,內地在企業貿易結構的優化、企業生產結構的優化、企業「走出去」結構的優化、企業籌資結構的優化等方面,均離不開香港,對港經濟帶動的作用極大。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重經濟質量 長遠利香港 (2012-03-06) (圖)
專家解讀:公共安全開支非「維穩開支」 (2012-03-06)
專家解讀:軍費增速放緩屬正常波動 (2012-03-05)
專家解讀:命名釣島是「上兵伐謀」 (2012-03-04)
專家解讀:烏坎模式 民主範例 (2012-03-04) (圖)
專家解讀:改變運作方式 推市場化管理 (2012-03-03) (圖)
專家解讀:反彈基礎未穩 存準率料再降 (2012-03-02) (圖)
專家解讀:美頻挑爭端礙中美關係發展 (2012-03-01)
專家解讀:產業經濟競爭力成香港「軟肋」 (2012-03-01) (圖)
專家解讀:三地拓「一程多站」創互利多贏 (2012-02-28)
專家解讀:購俄S-400將助華導彈防禦 (2012-02-27) (圖)
專家解讀:應坐言起行 全方位改革 (2012-02-25)
專家解讀:走向遠洋 維護國家利益 (2012-02-25)
專家解讀;觸痛中國情感底線 (2012-02-23) (圖)
專家解讀:屬糾偏行為 非政策鬆動 (2012-02-23)
專家解讀:加強中東外交 發揮大國作用 (2012-02-22) (圖)
專家解讀:內地頂尖學府 需多強調師德 (2012-02-22)
專家解讀:「親和外交」提升中國形象 (2012-02-21) (圖)
專家解讀:高鐵採購漏洞 暴露隱性腐敗 (2012-02-21)
專家解讀:流動性稍增 長遠需「加碼」 (2012-02-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