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向基建「大躍進」敲響警鐘。
——中國成全球最大工地 「鐵公雞」港口遍地開花
近10年,中國堪稱世界最大的基礎建設「工地」,而且基建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從通都大邑到邊陲小鎮的「鐵公雞」(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從輸送電力的電網電線到鋪在地下的光纜、電纜、氣管,一系列基礎建設大項目紛紛上馬,為中國經濟的起飛夯實了跑道。不過,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則向基礎設施的「大躍進」敲起了警鐘。趙堅認為,基礎建設在不斷創造奇跡的同時,也存在隱憂。趙堅更指出,或許中國基礎建設的路燈算2008年起已經由綠變黃、被迫降速。 ■兩會報道組 莫豐齊
「中國為應對兩次外部金融危機而採取擴張性政策,舉辦奧運會、世博會等重大賽事和展會也推動了這方面發展。」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張漢亞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政府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擴張性政策,而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政府投資的一大重點,一批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領域的基礎設施項目紛紛上馬。
賽事展會 助推東部基建
張漢亞表示,2000年以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各區域振興發展規劃相繼推出,再加上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1年廣州亞運會為代表,重大賽事和展會的舉辦,推動了東部城市及所在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特別是「十一五」期間,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5年建成鐵路新線1.6萬公里,新增公路63.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萬公里,新建、改擴建機場33個,新建和加固堤防1.7萬公里。
一大批舉世矚目的「國家級」工程—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與京滬高鐵,紛紛開工、建設和完成。中國的基礎建設高歌猛進,為中國經濟近10年的高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過,近年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在不斷創造奇跡的同時,也存在隱憂。以高速鐵路與高速公路為例,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向基礎設施的「大躍進」敲起了警鐘。趙堅更指出,或許以2008年4萬億元投資為轉折點,中國基礎建設的路燈開始由綠變黃、被迫降速。
盲目擴張 路網結構失衡
趙堅說,僅「十一五」期間5年,中國鐵路與公路建設投資的總債務已高達6.7萬億元之巨。據交通運輸部近10年的統計公告,到2010年,中國高速公路債務已達到4.5億元。面對巨額債務,有的地方政府已經沒法還清,「比如雲南,已經要求只付息而不還本金」。截至2011年3季度,鐵道部的總債務也已達2.2萬億元,其付息每年至少1千億元,而目前鐵路系統依靠運營還貸的能力,每年不過600億元至800億元。不排除債務危機最近3年爆發的可能性。
同時,趙堅對中國基礎設施中路網結構的日漸失衡提出了質疑。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建設標準太高,成本太高,導致路網結構不合理。中國鐵路運輸最主要矛盾是貨運,而不是高速鐵路客運。讓大量汽車從事煤炭運輸,中國在用高級能源的汽油運輸低級能源的煤炭,造成能源浪費。
「中國應該多建設一些普通鐵路與公路,不應該建設那麼多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趙堅說,特別是在中西部有些地區,由於車流稀少,「高速公路不少在那裡曬太陽」。這折射出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隱憂。正如一位專家所言,「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或許有些過快,靈魂還沒有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