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月光下的星圖記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黃岳東陶瓷裝置《月亮》

 「Moonlight, Tree and Shadow in a cold mid-night」,是出自黃岳東之手的極浪漫的陶瓷新作,陶瓷雕塑,記載了黃氏於2007年在日本參與當地藝術家駐場計劃的段段回憶。其中更細膩描繪出了當時當夕,日本的月下夜晚帶給藝術家的極難忘之感受。其中一件名為《Moon》的作品,更以「穿洞」的方式,組合起一幅栩栩如生的星圖,將記憶再度描摹出真切形象。

 當時,那個藝術家駐場計劃所去的小鎮,正是日本的六大古窯之一——信樂燒的故鄉、著名陶藝之鄉信樂,本身對熱愛陶藝的人而言,已極其特別。而令黃岳東更記憶猶新的是夜晚所見的信樂星空,繁星密織出的瑰麗星圖,他想將那一剎那的影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沒有將看到的星全部放進作品,而是選取了其中的一些星座。」其中包括雙魚座、小熊座等等。

 「觸感」對於黃岳東來說,重新找回打開記憶之門的創作途徑。一般人通常用文字保存記憶,而他則選擇用陶瓷作品。他說:「觸從心而來,最能觸動我一定是感受。」因而他也希望將更多詮釋作品的空間留給觀眾,他不介意人們對他的記憶進行不同詮釋,任何涉及感知的行為,本身或許正意味著是極度私密的、各人有各人內心的理解。

 做了十幾年陶瓷,為何這樣鍾情這門藝術?他的解釋與大多數最初迷上陶藝的創作者相仿,物料本身的質感,就像會對人作出回應和反饋,創作的過程因而可以產生交流的感受。而他更表示自己還格外喜歡在陶瓷上「穿洞」這一行為本身——就正如他創作月下星圖時那看似千篇一律的過程,雖然看似只是不斷重複同一動作,但卻反而帶給了artist徹底放空思緒的心靈之平靜感。「有些感受,自然而然便會出現,不必再思考,而因為無需思考,所以會更關注作品本身的形態、意念。」

 誠然,陶瓷本身就是觸覺的藝術,唯有觸感,才能賦予創作者同它建立起真正親密關係的途徑。

相關新聞
以「觸感」認知這個世界 (2012-03-20) (圖)
「同在.30分鐘」 (2012-03-20) (圖)
「觸感」作品聯展 (2012-03-20) (圖)
月光下的星圖記憶 (2012-03-20) (圖)
黃美嫻陶瓷裝置《裂縫》 (2012-03-20) (圖)
創作對談:「港澳雙拼藝術展」之策展篇 (2012-03-20) (圖)
港澳雙拼藝術展 (2012-03-20) (圖)
視覺推介:劉新民神龍賦書法作品精彩展出 (2012-03-20) (圖)
視覺推介:吳孤鴻水墨畫遺作展 (2012-03-20) (圖)
譚盾與香港的音緣際會 (2012-03-16) (圖)
香港:如此發達又如此地道 (2012-03-16) (圖)
漢堡芭蕾舞團兩部經典 (2012-03-16) (圖)
《十老安劉》:展現馬派老生藝術 (2012-03-16)
花非花——鏡頭背後的含蓄揶揄 (2012-03-13) (圖)
「花非花」楊德銘個展 (2012-03-13)
「80後」新生代藝術家詮釋「2012」 (2012-03-13) (圖)
視覺推介:《寫意寫真要結婚—余偉聯個人展覽》 (2012-03-13) (圖)
視覺推介:More is less——「rediscovering that」 (2012-03-13) (圖)
陳福善:20世紀的文化「逸民」 (2012-03-09) (圖)
《陳福善的世界》回顧展上海揭幕 (2012-03-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