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於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網上書店分流以及各類成本攀升等多重原因,圖書終端市場已悄然變局,以致近年內地多家民營書店陷入經營困境、甚至關閉。早在去年9月,在廣州扎根17年的香港三聯書店,正式退出廣州市場。最近幾個月以來,成都時間簡史書坊、上海萬象書店,甚至內地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房在廈門及北京的直營店相繼關閉。不過,廣州方所卻逆勢開張,被業界看作是實體書店轉型的方向。 ■香港文匯報記者 古寧 廣州報道
「如果目前的經營環境持續,民營實體書店關閉的趨勢還會繼續。」廣東聯合圖書有限公司經理羅志強如是感歎。尤其是網商的介入,動輒以「半價售書」、「0元售書」、「買100返200」來競爭,讓更多的消費者轉向了網購,也更加大了實體書店的困局。他說,目前實體書店的利潤很低,但租金、人工成本卻很高,網商價格策略讓實體書店更沒有價格競爭力。「可以預計5到10年,民營實體書店將更被擠壓到無法生存,甚至消失」。
十年內民營店倒閉五成
這種憂慮似乎並不是危言聳聽,隨著網上書店的興起,其相對低價對民營實體書店已造成實質衝擊。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書業商會調查報告指,過去10年裡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而目前倒閉的趨勢還在加劇。
羅志強指,民營實體書店能夠提供的書籍,網絡書店幾乎都能提供,且價格動輒6—7折。而目前,圖書內容已開始數字化,這無疑對傳統的實體書店更是雪上加霜。「就目前來說,部分讀者還習慣紙張的閱讀,但新興的讀者是在數字世界裡成長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趨勢不光打擊書店,甚至影響整個圖書出版行業」。
儘管對實體書店的未來有不同的理解,但廣州唐寧書店行政部經理簡容也承認,傳統書店的美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簡容認為,一方面到書店的人數已是大為減少,而書的購買數量上也有比較大的下降,假如之前顧客一次在唐寧平均夠買3至4本,現在則只有兩本。同時,現在實體書店利潤太低。有知情人士則透露,目前內地一般圖書的採購價為圖書定價的65%,加上流通環節費用,到書店後還有大約30%的毛利潤,再加上書店租金以及人力、水電等費用又要佔去20%,剩下的利潤已經非常微薄。「為增加人流又非得在旺地,一定程度又增加了成本」。
轉型不暢 暫無成功個案
自上世紀90年代民營實體書店興起後,廣州先是出現學而優,然後是唐寧,而近幾年則再沒出現新品牌。面對困境,民營實體書店也開始自救之路,部分書店甚至遷離市區。廣州最大的民營書店學而優書店探索開茶話會,請文化名人簽售,建立讀者貴賓檔案,並開始進行網購業務。廣州聯合書店則開設風尚館,參照日本的「雜貨市集」的模式,以日系雜貨和港台創意產品為主。唐寧書店華樂路店從2008年以來,也開始大規模轉型,其一樓是咖啡館,書店改在二樓,最搶眼的不是圖書,而是創意藝廊和樂坊。簡容指,唐寧在業界比較早開始轉型,因為定位改變的原因失掉一些客戶,也吸引來一些新讀者。
不過,這些努力也沒有減少羅志強對實體書店的擔心。「到目前為止,內地的民營實體書店在轉型並不順暢,相關個案都還沒有建立一個模式,可以不依靠賣書實現生存。如不趕快找到出路的話,3至5年後市場空間將更受到擠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