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鞋子高低揭經濟興衰之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在經濟低迷的環境下,要激發人們的購買慾似乎是商家最頭痛的事,但對於女人來說,奢侈品永遠都不會嫌多,女人花在時尚產品的金錢是難以想像的,而在衣食住行各類產品中──鞋子的銷量似乎遙遙領先。無論經濟多麼不景氣,用在時尚產品的開銷多麼大都好,穿著心愛的鞋子走在路上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最近有人抓著鞋子大做文章,發現鞋子原來與經濟息息相關,了解鞋子多一點,或許也可以一窺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圖:網絡圖片

 早前,美國IBM公司透過社交網絡收集不同的數據,發表了一份關於高跟鞋的研究報告,指高跟鞋的高度與當前的經濟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IBM市場營銷專家Trevor Davis表示,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鞋跟會相對比較高,消費者透過艷麗、誇張的裝扮來逃避經濟壓力。

鞋子愈來愈高

 鞋子的發展已超乎我們的想像,以往足登三寸高跟鞋已是女性的極限,如今翻開時裝雜誌,映入眼簾的不再是這類平平無奇的高跟鞋,鞋子的高度、設計絕對叫人吃驚。潮流教主Lady Gaga在其MV裡穿著Alexander McQueen設計的12英寸(1英寸 = 2.54厘米)高跟鞋,成為一時的佳話。據說這對高跟鞋造型相當奇特,高跟鞋設計對腳底造成難以言喻的壓力及疼痛,連專業模特兒都拒絕穿著鞋子走在台上。

 美國足部發展協會發言人表示,凡是高過兩公分的鞋跟已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儘管某些鞋子的形狀相對而言會比較好,鞋子的接觸面愈大,人體的重量可以分佈得愈平均,腳部的負荷也較小。他建議人們只在辦公室或重要場合穿高跟鞋,盡量避免長期穿著高跟鞋走動或跳舞。

 12英寸的高跟鞋或許只是設計師的惡作劇,但不能否認,鞋子近年來愈出愈高,這是時尚的象徵還是畸形社會的必然趨勢?專家認為鞋子的高度是經濟衰退的反映,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每逢經濟不景,腳跟高的鞋子的需求量便會上升,女性在這時期大多會選擇穿一些看上去較為亮眼的鞋子,如高跟鞋、鬆糕鞋等。高跟鞋在上世紀30年代初,經濟大蕭條期間慢慢取代平底鞋、低跟涼鞋成為主流。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坡跟鞋嶄露頭角,取代60年代流行一時的低跟鞋。90年代經濟泡沫爆破,尖細的高跟鞋又一次取代低粗跟鞋,成為都市女性不可欠缺的必需品。

 近幾年,高跟鞋的高度已慢慢下降,從2009年平均7英寸跌至2010年的5英寸,2011年更一度下降至2英寸,而事實上2009至2011這三年的經濟確實不錯。無獨有偶,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博客寫手也總結每年各名牌的高跟鞋的高度,發現去年比較流行1.5至1.75英寸的平底鞋款。

買鞋是人類的天性

 美劇《色慾都市》(Sex and the City)裡有一句對白:「女人站在高跟鞋上可以看見整個世界。」《時尚的高度:高跟鞋的歷史》(Heights of Fashion: A History of the Elevated Shoe)的作者Elizabeth Semmelhack認為,鞋跟增高是女性逃避現實的出口。也有人解釋女性希望透過高跟鞋讓自己看上去更自信、更突出。

 到底高跟鞋的高度是否真的如IBM的研究結果所言反映經濟狀況?時尚界對這個看法略帶保留,他們認為這種說法是妄加的揣測,這一切不過是時尚界的一個循環,即是時尚界也如朝代興衰一樣,有高有低,高跟鞋與平底鞋互相交替。對於設計師來說,設計鞋子的關鍵不是其鞋跟,而是鞋子的線條、前後部的比例等。而顧客買鞋的心態也很難捉摸,不只是鞋跟,鞋子的款式、顏色、質料等因素也影響他們是否購買該鞋子。

 或許鞋子真的有莫名的吸引力,使女人甘願掏空口袋去買下來,兩者之間似乎凝聚了一種磁場。對女人來說,買鞋不純粹是一種消費活動,反而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科學研究發現,購物這種行為會使大腦釋放一種名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讓人處於興奮的狀態,像吸毒一樣,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付錢的那一刻。付錢以後,我們開始產生罪惡感,但有一種產品卻讓我們甘之如飴──鞋子。專家解釋,人們很容易將與鞋子相關的行為合理化,畢竟鞋子一周可以穿幾次,人們的快樂可以持續得更久。事實上,鞋子也是一種收藏品,與其他物件相比,鞋子被藝術化地放在商店的櫃子上,感覺像是一件藝術品更勝於日常的生活用品。所以,也有人說它是一個雕塑,每收藏一雙鞋子,人的滿足感便會提升,這也可以解釋為甚麼女人愛鞋子,為甚麼鞋子的銷量從不受經濟因素影響。

 日本JMR生活總合研究所負責人松田久一表示,經濟泡沫時期的奢侈品是歐洲汽車,時尚用品則以鞋子為主,不分男女,而且愈貴愈受歡迎,花一兩萬買鞋子不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

鞋子面面觀

 與鞋子相關的趣聞特別多,台灣的經濟學研究者便發現,台灣女性常穿的鞋子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上班族喜歡穿的「密封式」鞋子及家庭主婦喜歡穿的露出腳趾或腳後跟的鞋子。如果街上穿露趾鞋或露腳跟鞋的人比較多的話,股市通常會很好,一旦上班鞋較為普遍的時候,便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刻。你相信嗎?

 英國《泰晤士報》曾報道一個怪現象,瑞典多家鞋店連日來被小偷盜走了無數隻鞋子,店主與警察對事件感到無奈,畢竟展示鞋只有一隻,不能拿來穿。後來警方找到了答案,原來瑞典的商店習慣陳列左腳的鞋子,而鄰國丹麥則喜歡陳列右腳的鞋。盜賊的如意算盤竟然是兩國各偷一隻,湊成一對之後便可以賣出去。

 提到鞋子,不得不提十六世紀的高跟鞋愛好者──法王路易十四,他開啟了男性穿高跟鞋的風潮。年輕的他十分愛美,但他本身有一個不能改變的缺陷,太矮,無論穿甚麼,都不能突顯自己的氣勢。他曾說:「在朝廷上總覺得自己很矮小,儘管你沒有虛榮心,但仍然有那種感覺。」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他命人為他製造了第一雙高跟鞋。穿上高跟鞋的他再搭配了假髮,儼如一個優雅的帝王。他穿上高跟鞋後便不再脫下來,不再暴露其1米62的高度,而戴了假髮、穿上高跟鞋的他比原來高了足足26厘米。他更將這種華麗的裝扮方式推廣出去,貴族們紛紛仿傚,使法國成為美學之都。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說:「在路易十四時代,每件物件要麼是重新發明,要麼便創作出來。」從他開始,高跟鞋、假髮成為男女服飾重要的組成元素,街上所有人都穿著相同款式的鞋子。而路易十四 的子孫路易十六也是高跟鞋的愛好者。

 姑勿論高跟鞋與經濟是否真的有關係,但女孩子對高跟鞋自古便有一種情意結,相信高跟鞋確實能改變自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像灰姑娘一樣穿上玻璃鞋,找到幸福,或像《色慾都市》的角色一樣,用高跟鞋包裝自己。反映經濟與否,誰在乎?

相關新聞
鞋子高低揭經濟興衰之謎 (2012-03-29) (圖)
最古老的鞋子 (2012-03-29) (圖)
最奢侈的鞋子收藏家 (2012-03-29) (圖)
adidas Puma原是兩兄弟 (2012-03-29) (圖)
一年消耗3500雙芭蕾舞鞋 (2012-03-29) (圖)
鐵達尼號 生死交錯的瞬間 (2012-03-15) (圖)
作家眼中的鐵達尼號 (2012-03-15) (圖)
柯達倒下 告別菲林的美好時代 (2012-03-01) (圖)
早期的照片 (2012-03-01) (圖)
攝影史上的十個「第一」 (2012-03-01) (圖)
柯達宣傳海報 (2012-03-01) (圖)
同性戀 伊斯蘭社會永遠的禁忌 (2012-02-16) (圖)
美男子成就文學經典 (2012-02-16) (圖)
名字,不可不知的可與不可 (2012-02-02) (圖)
東西姓名來源大不同 (2012-02-02) (圖)
2011年最受歡迎的名字 (2012-02-02) (圖)
黑手黨隻手遮天的歷史風雲 (2012-01-19) (圖)
墨索里尼也吃癟 (2012-01-19)
世界五大黑手黨 (2012-01-19) (圖)
「蝸居」一族 何處才是安樂窩 (2012-01-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