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資源匱乏 後繼無人 拿什麼拯救非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現有32位皮影戲國家級傳承人,他們的年齡都在80歲以上,面臨人亡藝絕的危險。圖為一名皮影戲傳人手把手教孩子玩皮影戲。

——幾千年文化遺產漸失生存環境 32國家級大師屆暮年

 2011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上召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6屆會議上,中國傳統民間技藝—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這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皮影戲受到更高層面的重視,並使中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增加到29項,佔所有232項的八分之一,接近歐洲44個國家總和,居世界第一;壞消息是,中國的所有32位皮影戲國家級傳承人年齡都在80歲以上,後繼乏人,面臨人亡藝絕的危險。這是中國所面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困境的一個縮影。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解詠荃、周小舟、陳靜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農耕文明達到了世界前現代社會的文明頂峰,燦爛的文化不僅自成體系,而且影響力輻射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形成中華文明圈。

逾千項傳統文化 列國家非遺名錄

 直到近代,西方工商業文明的興起及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干擾了傳統華夏文明的發展軌跡,也是從那時候起,在中西方文化的對抗、融合當中,中國的社會形態發生了劇烈的動盪並最終以今天的樣式呈現在世界面前,而幾千年所形成的文化遺產卻逐漸失去了原來的生態環境,或者滅絕,或者演變,或者苟延殘喘。

 根據全國第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統計,被納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民間遺存共有近87萬項。從2005年中國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到2011年6月第3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佈,中國政府已經將1,219項傳統文化列為國家級非遺名錄進行保護。然而,生存環境的惡化並沒有使非遺生存狀況得到根本扭轉,現代化對非遺的入侵令傳統文化保護主義人士憂心忡忡。

 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之間的衝突歷來是個難以平衡和兩全的難題。記者採訪了多位民俗專家和文化學者,他們對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消亡軌跡的認識驚人的相似,基本的觀點是解放之後中國傳統非遺文化大致經歷了3次重大滅絕期:第1次是文革期間的社會動亂,第2次是上世紀90年代規模空前的城市化建設,第3次是當前正發生在廣大農村的現代化進程。

非遺生態歷三難 一動亂兩建設

 鄭州輕工學院副院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陳江風認為:「在3次重大滅亡時期中,文革主要是在觀念上的一次洗劫,很多民間活動在那個時代被當作封建迷信活動進行批判,這種觀念一直在不少執政者頭腦中持續至今;而物質上更多的損壞是上世紀90年代達到高潮的現代城市建設,大批傳統文化隨著古建築的消失被現代文明所替代。」

 與前兩次衰退相比,正在進行的新農村建設被認為是更為徹底的破壞。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喬台山提及農村文化的消失時,無不痛惜地說:「今天發生在農村的變化正把小村變成大村,把村落變成小區,把農民趕上樓房,把老房子拆了,把老井填了,把老樹拔了,把老祠堂推了,把老廟拆了,一切關於傳統文化的記憶都沒有了,都變成一模一樣的房子,農民不得不使用比柴火昂貴的天然氣,開發商富了,文化生態卻被徹底破壞了。」

 喬台山從10多年前就開始民間文化的搜集整理和調查工作,在自建的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中,珍藏了大量的民間物品和文字、影像資料。

相關新聞
中印邊界爭端 胡總籲推進談判 (圖)
新聞背景:邊界爭議 歷史遺留 (圖)
專家解讀:美亞太戰略調整 考驗中印關係
數萬民眾夾道歡迎胡總訪柬 (圖)
菲稱東盟峰會 將提南海問題
外事快訊:博鰲年會將迎六國領導人
外事快訊:意大利總理抵京訪華
外事快訊:烏茲別克斯坦明起向華供氣
外事快訊:中日韓下周商朝射衛星
校巴車禍頻發 折射撤併之困 (圖)
浙推「一校兩區」 村童家門口讀書
專家解讀:村校佈局調整 須考慮服務半徑 (圖)
防範校巴經費遭擠佔 (圖)
盲目撤併 教育成本轉嫁農民 (圖)
新聞通識 :撤點併校
內地近年校巴車禍事件簿(部分)
農村小學數量VS全國小學數量(1997年至2009年) (圖)
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三之三 (圖)
資源匱乏 後繼無人 拿什麼拯救非遺? (圖)
「保護一個,不如保護一片」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