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呂力為教授成功培殖新「調節性B淋巴細胞」。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思諾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思諾)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症等疾病,為不少人健康帶來莫大威脅。免疫學專家、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副教授呂力為,在10多年研究過程中,發現只要把引發免疫病的「B淋巴細胞」加入「活化因子BAFF」,培殖成新「調節性B淋巴細胞」,或可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關節炎,為需長期治療的患者帶來曙光。憑著出色科研表現,他成為今年裘槎基金會全港3名「優秀科研者獎」得主之一。
先抽離細胞 再重置體內
呂力為介紹指,「B淋巴細胞」令身體免疫系統失衡,引發類風濕關節炎等免疫病症。呂力為研究方向是把有關細胞抽離體外,並以低濃度「活化因子BAFF」把它培殖成「調節性B淋巴細胞」,重置於體內以達抑制效果。他指「調節性B淋巴細胞」同樣存在於正常動物及人體,但由於數量太少,需要體外培殖才有足夠成效。
白老鼠實驗 發病率大減
在動物實驗中,呂力為在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白老鼠身上殖入「調節性B淋巴細胞」。結果顯示,老鼠整體發病率大幅降低40%。而即使發病的老鼠,其症狀嚴重性亦大減逾1/3。呂力為指新細胞雖然只會在體內存活2周至3周,但存活期間可令體內免疫系統達致新平衡,以更有效、更長時間抑制病情。呂力為補充指,現時實驗結果只為老鼠注射一次新細胞作治療,若再注射2次至3次,預計治療成效更佳。而新療法暫時未見任何負面作用,實驗中的老鼠心、肝臟等各身體部分皆表現正常。
將研B淋巴與糖尿病關係
現時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需每年支付10萬元使用「標靶藥」控制病情。呂力為預計新「細胞治療法」可大幅減低治療費用。但現時研究只處於動物模型階段,仍需2年至3年後才能進行臨床研究。近日呂力為及其研究團隊發現,1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反應出現異常,遂嘗試透過免疫系統調節體內胰島素含量,以控制血糖水平。實驗結果初步成功,團隊未來將著手研究有關「B淋巴細胞」與糖尿病的關係。
呂力為2008年曾以相關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理研究發明「基因治療法」,但因資金不足暫緩,坦言擔心是次研究被迫「腰斬」。由於今次獎項可資助他另行聘請老師代課一年,以集中科研工作,他打算全力投入相關科研項目,包括到內地籌募經費等,以進一步提升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