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拾荒者表示,新春過後垃圾房內常見簇新的衣物及電器。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兆東)目前港人棄置垃圾的代價有限,部分市民肆意丟棄垃圾的陋習未戒除,簇新的衣物及電器常淪為垃圾,循環再用的意識薄弱。有回收業人士表示,過去10年垃圾回收量年均僅上升1%,顯示市民仍未意識到將有用垃圾分類回收再造的重要性,若當局開徵垃圾收費,有望改變港人任意棄置垃圾的習慣。
常見未拆包裝丟棄衣物
本報記者昨到上水的垃圾回收場,現場所見除了一般廢紙、塑膠及金屬外,亦有各類簇新的家電及書籍。回收場負責人劉先生表示,除了回收一般家居廢物,亦會接收附近工廠的廢棄物資及退貨,經處理後製成原材料包裝運回內地轉售。
他批評,港人過度消費,回收的過程中常發現性能良好的新家電,以及包裝尚未拆除就被棄置的衣物,十分浪費。同時港人分類回收的自覺性不足,垃圾回收量增長緩慢,過去10年場內回收量每年只輕微增加1%,他歸咎於垃圾分類的習慣仍未普及,只有少數人願意跟隨。
有可能影響拾荒者生計
他續指,若開徵垃圾收費,市民或在經濟誘因驅使下,不敢貿然消費及丟棄,繼而減少家居垃圾量,對回收業幫助不大,更有可能影響拾荒者的生計,若連轉售垃圾的微薄利潤也被削減,拾荒者生活將會百上加斤。他建議,當局若開徵垃圾收費,應同時推出配套措施提倡循環再用,從源頭減少垃圾製造。在回收場轉售紙皮的吳女士指出,每年新春大掃除後,垃圾房中近60%是並不殘舊的家電及服裝,她會篩選有用的物品自用或轉售。她不擔心日後家居垃圾量因開徵垃圾收費而減少,反而擔心住戶將垃圾棄置在垃圾收集處以外地方逃避徵費,拾荒更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