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回收場負責人劉先生表示,徵垃圾收費對回收業幫助不大。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敬文)環境局爭取在現屆政府內落實興建焚化爐和擴建3個堆填區,但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上月駁回有關建議,當局遂決定本月20日再「闖關」,以趕及今年6月向財委會申請233億元撥款。環境保護署表示,當局不會因引入焚化爐而減慢減廢工作,仍會繼續採取多管齊下的廢物管理策略。
邱騰華籲支持撥款233億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上月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游說議員支持撥款233億元在石鼓洲興建焚化爐,以及擴建屯門、打鼓嶺及將軍澳堆填區,但不少環保團體擔心當局興建焚化爐後,便會減弱源頭減廢的工作力度,多名立法會議員認為「捆綁式」申請撥款太倉促,認為當局須額外提供詳細資料,遂駁回有關建議。
建議觸礁後,當局計劃本月20日在特別會議上補交文件再「闖關」,爭取支持後再向立法會工務小組申請撥款。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黎耀基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稱,有意見要求把廢物徵費計劃與焚化爐「雙軌」發展,他強調當局早已訂下多管齊下策略,除了採取措施源頭減廢,亦要以最新科技處置其他廢物,減少垃圾體積後再運往堆填區棄置。
黎耀基:採措施源頭減廢
黎耀基表示,全球沒有一個城市能單靠減廢達致可持續發展,不少亞洲和歐美等地的國際城市,都有引入先進的焚化技術處理廢物,同時亦會開展源頭減廢的措施,台北和首爾都有焚化爐,它們同時也有透過廢物徵費計劃減廢,而香港亦會沿用多管齊下的策略,在興建焚化爐處理廢物外,亦會採取措施源頭減廢。至於公眾關注焚化爐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黎耀基強調,香港建議在石鼓洲引入的焚化爐,是符合歐美最嚴格標準的焚化爐,有先進科技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絕非次等技術,每日可處理3,000公噸的廢物,而且並非只是「一火燒之」,而是有「轉廢為能」的作用,焚化所產生的電力足以供應10萬戶家庭每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