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國際化」的內涵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成長的意志

 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大城市,相信不會有人反對這個結論。但是,該如何理解「國際化」這三個字,則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課題。長年以來,本港沉迷於「國際化」的情感陶醉中,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一個真正國際化的城市,究竟應該具備怎樣的氣質。說到底,這是對「國際化」的內涵缺乏了解造成的。

 每日清晨上班、上學,或是每日晚間回家,在地鐵裡,在巴士中,在天星小輪上,都可以見到拿著上網本(iPod)的青年男女。這堪稱是國際化的典範,也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的突出代表。但是,若在不侵犯隱私的情況下大體觀之,則會發現大多數人是在玩遊戲或者是進行臉書的聊天。少有人是在進行閱讀或學習。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每年在電子新產品發佈銷售時前來排隊買貨的客人。或許,這就是香港國際化的一個尷尬事實:國際化只是一種表面和浮躁。

 如果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那麼,城市的時間計算,應當是以秒為單位的。也就是說,城市的生活、工作節奏將會非常之快。香港的生活節奏快嗎?相信大家都不會有疑問,這是一個講求速度以致有些不近人情的地方。但是,在每日茫茫的人流中,有一種現象,卻是香港人不計較時間的典型——搭乘不直達的東鐵列車。

 人盡皆知,東鐵列車的兩端分別是羅湖和紅磡。有時,從紅磡發出的列車,並不會以羅湖或者落馬洲為終點站。記者時常留意到,每當站台工作人員宣佈列車的終點站是沙田或上水時,總會從車上下來一大批人,等候下一班列車。這些乘客不會考慮到先上車、再轉車以節約時間。似乎一個指令下達之後,他們就有了一種下意識的回應——只能搭乘前往終點站的列車,否則就是錯誤或者浪費時間。殊不知,此種做法之下,浪費的時間會更加多。

 這就是香港國際化的現實。類似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一個真正國際化的城市,應當是建立於正確本土觀念基礎上的一種世界觀與方法論,是一種全球化的審美意境與視角。毫無疑問,目前的本港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香港究竟有多大?這是看待國際化的一個前提條件。有人覺得香港很大,大到了似乎足以和內地總量相提並論的地步。這與香港人長期形成的「香港」、「大陸」觀念有很大的關係。在這種觀念下,市民們沒有能夠正確理解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不少中國歷史或者中國地理學得比較差的人,甚至會誤以為香港與內地差不多大。這種視野基礎上的國際化,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層次,也就是外國藝術家的展覽、演出,而不會再有鮮明的進步了。

 擁有國際商品、國際名牌、國際金融機構,這些,並不能構成國際大都市的絕對要素。香港有七百萬人,試問:又有多少人與國際商品、國際名牌、國際金融機構扯上關係呢?國際都市,說到底是一種大眾化的生活意識,是一種審美的情趣與意境。一直有人鼓噪,認為香港是「城邦」。但是不得不遺憾地指出的是,若以中國古代的城市列邦來看,香港不具有完整意義上的東方倫理繼承性——光是人人都有英文名這一點,就不能夠與中國古典的文化掛u;若以西方的希臘城邦來看,本港更是沒有可比性。希臘的城邦制度,是建立在普遍文化的基礎上的,以希臘與波斯的戰爭為例,當兩國交兵時,希臘全國上下的各個城邦幾乎都團結一致、共同抗敵。本港目前的社會輿情心理與國家觀念是否已經到達了這樣的高度,仍有討論的空間。所謂的「城邦」論,不過是對「國際化」概念的一種反諷與嘲弄,也是一種小市民意識的抬頭與叫囂,值得大家引以警覺。

 因此,要想真正走向國際化,香港其實還有一段路要走。培養深層次的文化意識與地球村公民意識,才是國際化的必由之路。總的來說,國際化不是精英的專利,也不是資本的符號,它應當成為一種大眾的生活模式與心理思維。如果香港的國際化,在地理層面上永遠只是停留在中環與半山區,那麼,其餘的生活模式就無法成為世界話語體系的一個成員。香港不僅僅有中環與半山,也不僅僅是商業與金融,香港擁有的還有很多。只有大眾的國際化,才是真正的國際化。 ■文、攝:徐全

相關新聞
藝術與生活——評松下裕惠畫作 (圖)
塞納河畔 (圖)
塞納河畔 (圖)
呼吸 (圖)
黃山的挑夫 (圖)
「國際化」的內涵 (圖)
存在 (圖)
67.5公里的精彩——從苗栗到台中的美景之途 (圖)
車站.斷橋.苗栗景 (圖)
苗栗美食 (圖)
五月雪桐花祭 (圖)
台中究竟有多好? (圖)
文化遨遊:飛越怒江 欣賞東方大峽谷之美 (圖)
滑輪鐵索 (圖)
絕壁小路 隱世的石頭村莊 (圖)
郭亮村 (圖)
郭亮洞 (圖)
百家廊:不惜血本去留學 (圖)
翠袖乾坤:港孩與澳孩
海闊天空:四國賞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