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醫護人員與老人。
近兩個月來,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等,相繼提出養老金入市問題引發內地資本市場廣泛猜想。截至2011年底,內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1.92萬億。專家建議,內地應盡早研究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模式與機制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拓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促其保值增值,以更好補足短板。
缺投資渠道 收益普遍低
由於缺乏有效的投資渠道和機制,內地養老金普遍存在著收益率低下甚至持續貶值的問題。但根據相關規定,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結餘只有存銀行和買國債兩種投資渠道。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內地目前亟需解決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手段單一問題。
引進養老保險基金按一定條件、一定比例投資股票,是近期內地的熱門話題。不少專家均認為,成立專門機構集中運營一部分養老金投資股票勢在必行。儘管股市有風險,但只要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就會雙贏。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指出,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養老基金都是資本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者。
事實上,除了投資股市外,養老保險基金還有著豐富的投資選擇。據介紹,目前內地已有大量固定收益投資品種,收益率不僅高於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且風險較低。
跨部門合作 確保安全性
但也有業內人士提醒,由於養老保險基金持有者分散於全國各地市縣一級的社保經辦機構中,並沉澱在以縣級為主的財政專戶中,沒有統一管理。因此,養老金的保值增值首先亟需多個部門通力合作,建立統一協調的運營管理機制,才能將分散的養老金組織起來進行投資。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褚福靈認為,養老金拓寬融資渠道是趨勢,但必須保證「安全第一」,要慎之又慎,適度增值。他認為,養老金長線進入資本市場,主體應進入債券相關市場,這是養老金獲取穩定收益的根本,股票部分應該是提升收益及增值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