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史海風雲:「人大代表」不好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古代諫官中,最窩囊的大概是中唐時的著名詩人白居易。網上圖片

——古代「兩會」:「朝參」「集議」

 到了唐代,諫議制度趨於成熟,諫官的地位被進一步抬升。唐太宗李世民規定,諫官可以隨宰相入朝議事,可見,諫官事實上已進入了唐代中央政權的決策層。但是,古代中國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並不好當。

 諫官的權力是皇帝給的,因而皇上想聽時會「納諫」,不想聽時便會「拒諫」。所以,遇到開明的好皇帝,諫官便很瀟灑,連皇帝都敢罵。唐太宗是個好皇帝,主政期間湧現出了魏徵、王珪、姚思廉、褚遂良等一批著名人士。

 魏徵本是太子黨集團中的成員,為太子李建成洗馬官。唐太宗並未因此冷落他,奪得皇位後,提拔他為「諫議大夫」,後繼任「侍中」。魏徵生前給唐太宗拿出了不少提案。如「明德慎罰」提案,主張加強社會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素質,慎用刑罰,因為法律並不能解決一切社會問題。魏徵所交提案中,最著名的當屬「民如水」理論,他稱「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規勸唐太宗要吸取隋朝亡國的教訓,善待老百姓。

隋煬帝廢全部諫官

 相反若遇到昏君庸主便不好當,或遭貶或丟官,搞不好自己還得主動把老命交出來,美其名曰「屍諫」。如隋煬帝楊廣就不喜歡「兩會」制度這樣的諫議,他當皇帝時竟然將諫官全部廢除。當然,聽不進「民意」的隋煬帝結局很慘。

 實際上,即便皇帝很開明,也很難不被暗箭中傷。如西漢時的賈誼、晁錯遇到的都是明君,他們二人均當過「博士」諫官,提案也都很出名。前者有給漢文帝劉恆的「三農」提案《論積貯疏》,後者有給漢景帝劉啟的「擴大內需」的經濟提案《論貴粟疏》。可以說,西漢盛世「文景之治」就是在賈誼、晁錯這些「代表們」的暢所欲言中出現的。但是,他們的結局都不好,賈誼因建言有功,被漢文帝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一年後,便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晁錯貴為漢景帝的「智囊」,因上交《削藩策》「提案」,在「七國之亂」中由漢景帝親自下詔,斬殺於西安街頭。

白居易當諫官最窩囊

 古代諫官中,當得最窩囊的大概是中唐時的著名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於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被唐憲宗李純破格提拔為諫官左拾遺,當上了從八品的「副科級幹部」。白居易當時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大事小事都「建言」,李純要提拔寵臣吐突承璀,他堅決反對,結果被李純斥罵為「小臣不遜」,貶為江州司馬,逐出京城。此後白居易再也沒有為民請願、仗義執言、上交提案的機會,只能寫寫《長恨歌》,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中作自我安慰。

 宋代以後,諫議制度變成了擺設,元代乾脆取消諫院。到明清時,古代中國的「兩會」和諫議制度所散發出的民主精神幾乎不存,明世宗朱厚熜甚至把持不同政見、反對給他生父興獻王朱祐杬上尊號的朝臣當場杖斃16人,另外134人被關進監獄。(三之三,完)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倪方六

相關新聞
中俄主戰艦開放 尖端裝備公眾讚嘆 (圖)
專家解讀:防禦性演練 防空反潛為主 (圖)
菲加派艦機馳援黃岩島
美越5天軍演 欲制衡中國
軍報批外媒:離間中俄互信
兩軍舢板比賽 中方包攬冠亞 (圖)
中國「鄭和」艦訪越南 (圖)
文匯視線 養老困局系列之:對策篇 (圖)
中國應對老齡化須早作準備 (圖)
計生國策不動搖 人口政策陷兩難 (圖)
民辦臨終醫院 滿足老人最後需求 (圖)
養老保險基金 待拓投資機制 (圖)
溫總提三建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圖)
李克強下周訪歐 推進中歐關係
專家解讀:中歐務實合作 前景依然樂觀
溫總語默克爾:華對歐有信心 (圖)
中美下月初對話 將商討多項議題
賀國強:嚴查十腐 造福於民
天主教南充教區祝聖主教
胡總語金永日:實現東北亞久安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