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超過九成受訪教師表示,對通識科教學工作感到壓力。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馮瀚林 攝
——內容多且深欠銜接 92%前線師指超學生承受力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馮瀚林)首屆文憑試通識科雖然經已完成,但通識發展議題仍然爭論不絕。調查顯示,逾九成前線通識教師認為通識課程內容過多,教學時間不足,令補課變成「常態」,不利學生深入思考,課程內容有需要大幅刪減。另通識科令師生負擔過重,近半前線老師直言「壓力很大」,92%受訪者更稱該科廣度深度超出學生承受能力。調查機構指,通識課程設計出現7大問題,亟需檢討,當局應改變考評及大學入學要求,才能有效紓緩師生壓力。
香港通識教育會今年5月至6月以問卷訪問117間中學159位前線通識教師,涵蓋全港約四分一中學。結果顯示,94%老師認為通識科課程內容過多;近八成人稱,不同意通識科內容清晰、易理解,指課程範圍空泛,加上指引不清,教師無所適從。
近半師怨壓力大瀕爆煲
通識科分為「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和「能源科技與環境」6大單元,包含「心理學」、「政治行政」等元素,一般高中學生要掌握並非易事。92%通識教師稱,課程廣度深度超出學生承受能力。
教學層面上,92%教師指現有課時不足夠涵蓋全部內容,由於教學時間不足,85%受訪者表示,會於放學後或假期為學生補課,「經常補課」者佔27%,顯示「補課追課程」已成常態,令師生欠缺空間,難以引導學生作更深入思考。86%受訪老師指,因通識教學工作感到壓力「中等」至「很大」;壓力「很大」者佔47%,反映教師壓力瀕臨「爆煲」。
84%教師建議刪減內容
對於解決方案,約84%教師認為應刪減課程內容,「公共衛生」單元是多人認為應刪減部分;不少教師提出應把現有6個單元合併,如把「現代中國」、「全球化」合二為一等等。另77%教師認同把各單元分為必修和選修部分,減少修讀量。
通識教育會副會長黃家樑指,通識課程設計出現內容過多、過深、欠銜接、範圍不清、探討欠說明、背景知識不明、低估課時等7大問題,不但影響教學效能,更令師生壓力沉重。
該會建議,除了當局需要增設常額通識科教席之外,也要檢討考評安排,例如改為不合格、合格、優良3等級,以及調節大學入學標準,只要求數學或通識其中一科,才能有效為師生「鬆綁」,達到原有「通識」目標。
教局考評局:將作檢討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稱,通識科議題源自多變當代社會情境,學生可從個人經歷、閱讀及體驗中建構知識,掌握「學會學習」能力。而首屆文憑試過後,教育局和考評局將就新高中各科目課程及評估作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