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交所昨雙喜臨門,在慶祝上市12周年大喜日子,宣布成功收購LME。圖左起:周松崗、特首曾蔭權、李小加及前港交所主席夏佳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港交所(388)昨雙喜臨門,在慶祝上市12周年大喜日子,宣布以13.88億英鎊(約166.73億港元)成功收購百年老店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全部已發行股權,這亦是港交所首次進軍海外市場。管理層認為,LME的價格是全球實物交易的標準及基礎,收購可協助內地企業管理風險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有助港交所進軍全球商品市場,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物有所值的交易。
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中國目前作為全球最大的金屬用家,交易所將會把握商機,積極在內地設立金屬倉庫,並推出相關人民幣產品,協助內地企業管理風險及推廣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提升收購LME所帶來的效益。他估計,收購完成後第三年起,可為港交所盈利作出貢獻,而未來10年收入有約10至15%的增長。
第三年起料有盈利貢獻
收購代價將從港交所手頭資金及至少11億英鎊(約132億港元)的銀行融資支付,日後將透過發新股及債券再融資以償還部分貸款。
由於收購作價相當於LME市盈率的180倍,港交所的負債比率亦因此會由「0」急升到40%至50%,市場質疑作價有否過高,李小加拒絕回應出價是否過高,強調港交所的現貨股票市場業務近年發展蓬勃,未來要擴展其他業務,例如商品金屬買賣等,收購LME正可讓該所進一步發展成全方位的金融產品平台,亦會積極發展與人民幣國際化有關產品。
港交所業務將更多元化
主席周松崗則認為,LME在環球金屬交易市場中具領導地位,有助港交所進軍全球商品市場,也令港交所業務更多元化,未來將有更多的新產品,有助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物有所值的交易。
李小加亦指出,LME是全球最大的基礎金屬期貨市場,佔所有基礎金屬遠期及期權合約80%,合約的流通量大,2011年共成交1.466億手,名義價值共達15.4萬億美元,而且網絡遍布全球,732個LME認可倉庫、分布在14個國家共37個地點,使歐美及亞洲均有交付地點。他說,港交所能夠購入這麼具規模的金屬交易所,實在是「百年一遇」般難得。
收購機遇乃「百年一遇」
成立於1877年的LME,以前是非牟利機構,讓會員以超低成本交易,但LME早前已決定由今年開始,漸變成商業模式運作,即交易費用會提升,達致盈利目的。李小加表示,這顯示LME的過去一直沒反映出其實際的盈利能力,如果交易收費與美國同類交易所看齊,LME提升利潤的空間是相當巨大,事實上,LME近年的利潤與成交量的確在不斷增加。
若一切順利,收購事項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完成。李小加強調,該所派息政策不會因此改變。收購完成後,港交所擬保留LME獨有的業務模式,包括公開喊價交易、每日交收日合約結構、現有會員制架構、提供倉存及實物交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