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業界建議,將「香港設計」也定義為「香港製造」,讓CEPA能真正惠及港商。資料圖片
香港藝獅皮草廠公司主管黃友輝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CEPA太過複雜,牽涉到許多條款,就皮草業而言,他坦言對業界幫助不大,因為香港雖然是全球有名的皮草開發設計中心,但產品基本已搬到內地生產,他認為應將此種情況也視為「香港製造」,在關稅上給予優惠措施,才能令業界從中受益。
稅項高昂 成本增三成
黃友輝指出,目前業界主要在香港進行產品開發和設計,然後在內地工廠進行生產和加工。根據現時的規定,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標籤為「中國(內地)製造」,無法享受任何優惠,不僅產品的出入口需要繳納關稅,連原材料也不能倖免。他稱,由於行業需要的大量皮毛來自海外,有不少從業者從海外購入原材料後,在內地從事加工工作,再將產品銷往內地市場,但廠商需要繳納的關稅仍達12%至15%,增值稅更達17%,即成本增加了近三成,令業界承受沉重負擔。
雖然有不少專家建議港企可遷回本港發展,但黃友輝對此持否定看法,稱從運輸及搬遷成本計,真正節省的費用並不是太多。而且就算業界肯回歸,目前香港已幾乎沒有從事皮草生產的技術人員,因此不具備可操作性。
研發實為生產一部分
黃友輝又透露,香港有很多設計學院及機構均有開設皮草設計課程,亦有大量學生對此有興趣,一直在香港進行研發、設計工作,在設計出圖樣後才拿到內地生產。他認為,研發其實也是生產的一部分,應將在香港設計的產品也定義為「香港製造」,如此業界才能真正享受到CEPA帶來的好處。
港欠缺皮草零售中心
在支持行業發展方面,黃友輝指內地政府較港府更有作為。他舉例稱,在內地幾乎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採購、交易中心,銷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服裝、傢俬和小商品等,而香港空負「全世界最重要的皮草開發、設計中心」的盛名,但卻沒有一個真真正正的皮草產品交易中心。他感嘆稱,很多遊客慕名來到香港,卻難以找到銷售皮草產品的地方,時常尋找了半天才「很分散地見到幾間細細的舖頭仔」,買到的產品也缺乏保障,故他呼籲港府盡快出手,幫助業界在適合的地址建設皮草零售中心,在國際上打響名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