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神舟九號返回艙1日在京開艙。圖為工作人員正使用「鑰匙」開艙。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坤領 北京報道)中國神舟系列飛船在推進航天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在材料、農業等多領域服務經濟發展。據介紹,「太空誘變育種」的試驗,早在1991年的神舟一號就開始了,當時飛船搭載一些農作物種子,包括各10克左右的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蘿蔔種子等。此後,每次飛行都有不同的搭載。太空育種讓人們的餐桌有了更多的選擇。
而此次成功升空的神舟九號內搭載了包括茶種在內的一批植物種子,進入太空進行實驗。神舟九號的另一個使命也和種子有關。去年拿到天宮一號「船票」的4種瀕臨滅絕植物的種子——珙桐、普陀鵝耳櫪、望天樹和大樹杜鵑,也被神舟九號帶回地面。
專家表示,與傳統育種手段相比,航天育種引發種子基因變異的頻率會相對較高,傳統的農業育種一般需要8至10年時間,而航天育種有可能將時間縮短一半。
維生素含量高 抗毒能力強
航天專家李開民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培育了很多優良的品種。種子在失重狀態下,它會發生很多變化,到了地面以後還要重新進行一些率選、培育等等,最後能夠培育出國家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的種子,為現代的農業、現代種子業做一些貢獻。所以這些種子培育以後,它的維生素含量,它的抗病毒,它的產量都有比較大向好的方面發展。
據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報告顯示,中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