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三港新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人在廣東:「性都」廢墟尋舊跡 港女書敘故里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使命感催促李翠微與被拆的老屋「賽跑」。香港文匯報記者肖郎平 攝

 真正的人,內心總有一個神聖的故鄉,超越金錢,超越功名。李翠微也不例外。「大家都說東莞是『性都』,寫什麼東莞城跡?有什麼跡可尋?」 可是,這個東莞籍的香港女子執拗地放下了原來的室內設計師工作,一頭鑽進東莞32個鎮區的老巷子,重新發現故里的文史舊跡。5年過去,和搭檔寫出《東莞印象》和《東莞.城跡》兩本書,更多的新書計劃正在列隊等候。李翠微付出的代價是,歷盡艱辛,不僅沒賺錢,還倒貼出書,但她樂此不疲。 ■香港文匯報記者 肖郎平 東莞報道

 6月11日中午,東莞莞城可園北路。

 天氣溽熱,燕子呢喃著盤旋在低空,有時翼尖幾乎貼著兩米左右的茅草,牠們昭示著一場大雨即將來臨。一大片拆遷出來的茅草地裡,孤獨地矗立著拆了大半的道生園。道生園,晚清私人大宅院,曾是嶺南畫派鼻祖居巢、居廉的寓居之地。

 李翠微不停撥開比人還高的茅草,小心地踩著野草下東倒西歪的瓦礫石塊前進,鬼針草毫不客氣,密密麻麻地扎滿她的褲腿。

踏過荒野穿越「地雷」

 李翠微早已習慣了這樣的荒野廢屋。她說,有一次在道生園探訪時踩到了先人骨灰罈,心裡默念對不起。也有的時候,必須穿越「地雷」,她邊撩開茅草探路邊回頭說,「地雷你知道吧,就是便便。」

 道生園其實只剩下一半空殼,建築主體小半被拆毀,室內陳設或者精美的木構件早已不知去向。距此一兩百米之外,東邊是上世紀80年代香港客最熟悉的第一高樓華僑大酒店,南面是興建不久的文學院、嶺南畫院。繁華與荒涼,只在咫尺之間;清末老宅,以它的殘垣斷壁與現當代鮮明對峙。

 李翠微說,老城慢慢地消失,一種使命感驅使她不停行走和紀錄。而尋訪過程,苦楚絕不僅限於暑熱冬寒。如果沒穿長袖,一人多高的野草會刮得皮膚傷痕纍纍,又癢又疼,要除掉那些毛毛必須用麵粉或爽身粉。除了皮肉之苦,還會有突如其來的人身滋擾。

小巷考察險遇賊劫

 有一次,搭檔「巨野子木」(本名李培軍)進入一座老房子考察,她則在巷尾等候。獨自徘徊在陰森的小巷時,突然從外面跑進3個年輕人,緊盯著她肩上的挎包,兇相畢露。李翠微故作鎮定,拿出手機給搭檔打電話,但信號不穩定電話沒通。所幸大聲「講電話」驚動了一位老太,老太太從窗戶探頭問她是否拆遷辦的人,李翠微慌忙假裝說是,3個年輕人只好撤退。

 有時還會被當成是犯罪嫌疑人。在寮步鎮一個古村落,治安員厲聲質問他們,阻止拍照。治安員檢查身份證,發現李翠微手持香港居民身份證,就一口認定她是「倒賣文物的」,折騰了一個多小時才得以脫身。

 李翠微是土生土長的莞城人,一直從事室內設計工作,2000年移居香港。2008年,她又重返東莞,從此踏上對故里文化的重新追尋之旅。她說,理解城市發展需要,不反對拆遷,但主張保護有價值的文化。

網上帖子25萬點擊

 李翠微回憶說,緣起非常簡單,一次詩友聚會,網友「巨野子木」提前數小時到了集合點,李翠微就帶著他逛老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不停逛不停寫。而網友的熱烈追捧和熱心幫助,也讓她找到堅持下來的動力。點擊量從最初的每帖不到1,000次攀升到最高峰一個帖子超25萬次。

 帖子越積越多,逐漸匯集成書。可是,出版卻遇到了麻煩。東莞每年有700萬資金用於扶持文學藝術創作,原東莞市委領導也為他們的第二本書《東莞.城跡》兩次批示,卻最終沒能獲得出版資助。李翠微只好用香港書號自費出版。

自費出書迅即售罄

 所幸,第二本書獲得網友的熱烈追捧。首印的1,000本3天內就賣光了,加印的1,000冊也即將售罄,甚至有加拿大、香港等海外華人專門電話要求郵購。這大大出乎李翠微的預料,也有老太太電話表達遺憾,說字號太小,照片也不是彩色的。李翠微感慨說:「很想很想流眼淚,能出來已經很不容易。太難了。」

 放下工作後,李翠微就靠些微房租度日。如今,賺不了錢,還倒貼出書。80多歲的父親說她是在做一份「虛榮」的事業,意思是,「錢包是虛的,但做父親的心裡還是有一點光榮」。

相關新聞
港人在廣東:「性都」廢墟尋舊跡 港女書敘故里情 (2012-07-11) (圖)
夫理解堅持:「好過打麻將」 (2012-07-11) (圖)
生活貼士:深圳食海鮮港人慎防呃秤 (2012-07-11) (圖)
以案說法:內地購物遇詐可索賠10倍 (2012-07-11) (圖)
港人在北京:香江居京精英 析差異提願景 (2012-07-04) (圖)
蔡志斌:找準定位 尊重對方 (2012-07-04) (圖)
劉詠瑜:資深北漂 感受正能量 (2012-07-04) (圖)
林文坤:夫唱婦隨 傳中華文化 (2012-07-04) (圖)
陳國章:跨越發展 問題待解 (2012-07-04) (圖)
鍾凱琳:推己及人 善行內地 (2012-07-04) (圖)
莫華璋:互相尊重 予以助力 (2012-07-04) (圖)
李凌霄:文化差異 需要磨合 (2012-07-04) (圖)
吳瓊:北京精神 貴在包容 (2012-07-04) (圖)
港人在北京:英美留學京懸壺 急診港醫饋同胞 (2012-06-20) (圖)
動靜皆宜:工餘愛運動 公開賽隨隊 (2012-06-20) (圖)
港人在廣東:「神眼測金」深創業 港專家教避風險 (2012-06-20) (圖)
扶掖後進:名校聘請 授金融實戰經驗 (2012-06-20) (圖)
港人在北京:金融才俊執教鞭 冀育中國喬布斯 (2012-05-30) (圖)
獲益良多:港友在京 相聚更多 (2012-05-30) (圖)
港人在上海:港商上海卅年 見證經濟巨變 (2012-05-3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三港新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