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四年一度的國際體壇盛事即將舉行,而一向被譽為「體壇縮影」的奧運郵票,不但反映該屆主辦國的體育及文化風貌,其投資價值更受到收藏界和投資者的熱捧。故此,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舉辦全港首個「體壇百年郵票珍品展」,並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讓大家能一睹歷屆為奧林匹克運動會而發行的郵品,走進奧運百年時光,一同認識奧運文化。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在這炎炎夏日,荷里活廣場的體壇百年郵票珍品展絕對是市民的最佳迎奧節目!是次展覽邀得「香港收藏家協會」資深會員劉銓登先生借出由1896年至今共116年歷屆奧運主辦國所發行的紀念郵票,全部共約500枚。劉銓登表示,他一直醉心於體育運動,因此早於1972年開始收集奧運郵票,整套郵票已跟隨了他40年,可謂是他的「畢生心血」。此外,透過郵票能夠展示奧運的歷史足跡,紀錄百多年間奧林匹克運動會所經歷的起伏和特色,了解每屆奧運背後的故事。
最早的奧運郵票
1896年為首屆現代奧運會,希臘政府以古希臘奧林匹克競技為題,設計了一套8種圖案共12枚的奧林匹克紀念郵票。這套最早的奧運會郵票,把米隆的雕塑作品《擲鐵餅者》搬上了郵票,告訴人們:體育不單單是激烈的競爭運動,還應該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擲鐵餅者》被搬上第一屆奧運會的紀念郵票上,其對後世的影響深遠──不光代表了鐵餅或田徑,成了奧林匹克的象徵,同時也成了體育郵票中「出鏡率」最高的一枚郵票。是次展出是希臘在1996年為紀念奧運100周年發行的復刻版。
1920年第一次在奧運會中採用奧運五環旗(國際奧委會會旗)。五環標誌最早出現在主辦國郵票上是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推出的八枚郵票,當時人們把五環畫在郵票裡的運動員身上,由於體操、划艇、馬術三枚郵票的運動員身上沒合適的位置,所以八枚郵票中只有五枚印有五環標誌。
奧運火炬郵品
此外,火炬傳遞是奧運會的一項重要活動。1920年奧運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在開幕式上點燃了火炬,這一形式也被往後的奧運會承襲下來。火炬接力則是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首創的儀式,當年的主辦國郵票上就有運動員高舉火炬奔跑。這亦是奧運會火炬首次出現在郵票上。
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首次發行採用凹版印製的郵票;以及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發行的一組藝術品郵票(1975年3月14日發行)也用上凸版印製,這兩種版式印製在歷屆奧運會主辦國郵票中是獨一無二的。而1920年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首屆奧運,亦是繼1896年以後首次再有奧運主辦國推出奧運郵票。
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被尊稱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他於1892年在索邦大學大禮堂首次公開提出舉辦奧運會,並把範圍擴大到全世界。1894年,顧拜旦致函各國體育組織,邀請他們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國際體育大會。同年6月16日,12國的代表在巴黎舉行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大會會議。會議決議每四年舉行一次全球性的奧林匹克運動會。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正式舉行,1959年歐洲的聖馬利諾特地發行1枚面值120里拉的郵票紀念皮埃爾.德.顧拜旦對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貢獻,而當時由意大利寄往歐洲其他國家的郵費只需30—50里拉。
除了奧林匹克之父外,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也是郵票紀念的對象,聖馬利諾便於1959年5月19日推出一套紀念郵票以表揚他們對奧運會的貢獻。該套紀念郵票其中5張印有奧委會主席,包括澤麥特里烏斯.維凱拉斯(希臘,1894-1896年)、皮埃爾.顧拜旦(法國,1896年-1925年)、亨利.德.巴耶.拉圖爾(比利時,1925年-1942年)、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瑞典,1942年-1952年)及艾弗里.布倫戴奇(美國,1952年-1972年)。而第6張則是意大利近代奧運史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推動者蒙圖.卡羅,亦是意大利最重要的運動組織划船總會的主席。
消失的郵票
2004年主辦國希臘發行的一套全金牌得主郵票,其中一位男運動員因事後被驗出服用禁藥,因而取消資格,該枚郵票亦被希臘收回,但也有部分被收藏家珍藏下來,並於今次展覽展出。
劉銓登為「香港收藏家協會」的資深會員,一直以來醉心於體育運動,因此熱衷收藏與運動有關的藏品,例如奧運會及世界盃等運動盛事的郵票,其中更以奧運郵票集最有規模,是極少數藏有歷屆奧運主辦國郵品之獨立收藏家。
實際上,從奧運郵票的內容來看,展現民族特色是奧運主辦方一直想要呈現的一種意境。以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為例,其郵票充滿了韓民族的文化歷史傳統,選取的是身著韓民族服飾、正在進行《阿里郎》歌舞表演的團體場景,另一張有關漢城奧運會的郵票,則是將高麗時期的首都漢城的正城門——南大門,表現在郵票上,成為韓國歷史文化的代表。無獨有偶,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主辦國前蘇聯也是將特別具有歷史底蘊的莫斯科紅場作為郵票的圖案。從郵票上,大家可以欣賞到紅場的列寧墓、十二世紀時期的戰爭雕塑以及雄偉的克里姆林宮。因此,奧運郵票,也是一個宣傳民族歷史與文化的絕佳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