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學說「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代表華爾茲(Kenneth Waltz),在最新一期《外交》雜誌撰寫封面故事,冒美國政界大不韙,開宗明義大談「為何伊朗應擁核武」,在政界及學界引起哄動。他主張擁核國家會互相制衡,認為伊朗加入核武國家行列,會比以色列單方面擁核更有助穩定中東和平。
文中提出,伊朗擁核的威脅性被西方國家誇大,華爾茲認為伊朗領導層並非西方口中般「缺乏理性」,一旦取得核武,德黑蘭不會變得更好戰,反而會因擔心引發全面核戰,變得行事謹慎。
被指奢談理論
華爾茲以印度和巴基斯坦2個南亞核子大國為例,雙方雖有3次戰爭,但取得核武後,處理衝突時都變得小心。他又駁斥伊朗擁核會引發中東軍事競賽、令沙特阿拉伯急於擁核的說法,指1960年代中東戰爭最熾烈之際,以國取得核武也沒導致局勢升級。
但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伊朗事務專家薩賈迪普爾稱:「若華爾茲是德黑蘭民主分子,或特拉維夫的三子之母,他將改觀。他只是享受在數千里外談理論的奢侈。」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主管辛格亦指,沙特早明言若伊朗擁核,會同尋求核武。至於南亞局勢,辛格認為兩國擁核,結果導致巴基斯坦更積極地支持武裝分子對印度進行恐怖襲擊。 ■ 《星期日泰晤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