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旅遊局預計,倫敦奧運將可為英國帶來24.8億英鎊(約300.5億港元)觀光收入,政府亦滿心期待藉倫奧刺激積弱已久的經濟。不過,有經濟學家一語道破,倫奧觸發的消費效應將隨奧運落幕而終結,復甦假象轉瞬即逝,難以扭轉經濟衰退。
首相卡梅倫早前表示,倫奧將在未來4年為英國進賬130億英鎊(約1,575億港元)。他強調,倫奧並非「窮奢極侈」,產生收益將蓋過成本。
近場館樓價飆10% 遊客較預期少
奧運贊助商之一Visa表示,為期7周的倫奧可望帶來7.09億英鎊(約85.9億港元)收益,數字拋離前三屆。另外,在奧運場館所在地斯特拉特福,附近樓價顯著上升,部分升幅高達10%,不少房東為發奧運財,不惜趕走老房客;然而,目前短期租住情況仍較預期差。
穆迪高級分析師莫拉韋茲則指,倫奧對當地旅遊業固然有正面影響,但旅客人數將遠較預期少。據英倫銀行最新通脹數據預測,第三季(包括倫奧期間)通脹率將由上季的-0.2%飆升至1.1%;但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亦稱,倫奧除帶來巨額門票收益外,對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裨益不大。
德國波恩大學以該國主辦的2006年世界盃作研究對象,指運動盛會能對消費者心理產生正面影響,促使消費及投資同步增加;IHS Global Insight的阿徹反駁說,奧運熱潮將於活動結束後消逝,民眾在倫奧完結後仍須面對原來的經濟困境。
大灑公帑 主辦費料2908億
英國官方數字顯示,政府為迎接自1948年後再度重臨的奧運,共花費93億英鎊(約1,127億港元)公帑。英國天空電視台則指,主辦費用可能高達240億英鎊(約2,908億港元),當中包括奧運期間地鐵司機加班費、招聘親善大使及傳遞聖火等零碎開支。 ■路透社/《每日電訊報》/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