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樓價會否再進一步提升,還是會很快回落?樓價起跌實在備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響,如全球經濟、外來資金、香港GDP預期增長、失業率、通脹、淨利率、以及土地供應、樓宇落成及空置量、巿民負擔能力等因素。縱然如此,我們亦可從一些統計資料,宏觀地評估現時的住宅巿場是否處於一個供求失衡的情況。根據統計署2011年資料顯示,目前全港有約260萬個永久住宅物業,其中包括75萬個公共租住房屋、39萬個資助出售房屋及146萬個私人物業單位。
若以當時全港有236萬家庭住戶計算,理論上足夠應付全港家庭住戶的需求。不過,由於經濟能力差異,有些家庭擁有超過一個物業,另一些家庭則需要租住房屋。現時,除75萬個公共租住房屋的住戶外,還有34萬租住私人樓宇的家庭住戶。此外,每年人口約有4萬至5萬的淨增長,再加上每年新增2至3萬內地新移民來港居住人數,的確為私人住宅物業市場帶來強勁需求。
考慮到人口的變化、市民對改善居住環境的渴求,以及樓宇老化等等的因素,香港每年需要約20,000至25,000個私人房屋單位;公共租住房屋方面則需要約15,000至20,000個單位。根據房委會2011年報,未來4年至5年(2011-12年度至2015-16年度)的公屋預計落成量約76,000個,供應量應勉強滿足需求。反觀私人樓宇方面,2012年6月運輸及房屋局資料顯示,未來4年至5年的供應量約53,000個。因此,未來2至3年,私人樓宇市場可能出現供應不足現象,特別中小型住宅(即上車盤)單位,令首次置業人士倍覺困難。雖然居屋將會復建,但最快也要至2016年才能落成,未能即時解決短期樓宇求過於供情況。
盡快制定長遠房屋政策
雖然遠水不能救近火,可是長遠還需要有周詳及全盤的規劃,穩定樓宇供應。香港政府在1987年首次發表一份長遠房政策,當中對房屋的供應及需求曾作出深入的研究,至1998年初再推一份檢討長遠房屋政策的白皮書。至今14年後,應該是時候再重新制定一份更適切的長遠房屋政策,以配合香港未來住宅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巿民買樓的期望。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黃比測量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