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糧價小幅上漲。香港文匯報記者王曉雪 攝
美國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正導致全球穀物價格飆升,這一影響也必將傳導至中國餐桌上。雖然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今年年內通脹風險尚不足懼,但若糧價上漲趨勢在未來幾個月延續,中國恐最快在明年初就將遭受食品通脹打擊,進而帶動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整體飆升。最近一月內地糧油蛋菜等食品價格普漲勢頭已引起中央決策層關注,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仍是目前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之一。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自6月中旬以來,大豆、玉米和小麥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在短短的一個半月內已分別上升了23%、45%和41%。作為全球農產品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美國糧食(尤其是玉米和大豆)減產將不可避免地對全球糧食供給產生巨大影響。對於內地來說,食品消費佔家庭消費的31%,在過去十年,幾乎每次高通脹都是由食品價格飆漲引起。
學家籲增渠道 免遭池魚之殃
美國旱災助推全球糧價持續攀升,但迄今為止對物價漲幅的衝擊有限,7月CPI同比漲幅降至30個月低位,7月得益於豬肉價格回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低於6月的3.8%。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此次美國天災造成的糧價上漲,短期內將對中國的糧食價格影響有限。綜合原因主要有三。首先,中國糧食自給率比較高,除大豆外其他主要糧食都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其次,大豆消費主要依賴進口,其他大豆產地如巴西、阿根廷,天氣都還都比較正常,中國在積極增加其他進口渠道;第三,大豆價格上升主要影響豬肉價格,但內地豬肉價格正好處於下行周期。
中金公司對於美國乾旱影響的評估報告預計,內地糧食價格在下半年難以出現快速上漲,糧食類CPI增速可能有所上行但仍將處於較低水平,本輪美國乾旱引致的美國糧食價格快速上漲對內地的衝擊將顯著小於09-10年那輪國際糧價上漲。
不過中國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系主任丁志傑指出,中國是主要的糧食進口國,是美國大豆的第一大國外買家。根據美國大豆協會,去年購買了約一半的美國出口大豆,總價值超過104億美元。此外,糧食價格上漲會帶動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其他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全球流動性過剩,進一步助推價格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今年夏糧豐收,但從8月上旬開始,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區玉米黏蟲三代幼蟲相繼暴發,面積、範圍、密度均為近10年罕見,其危害和影響不可低估。
政府穩定物價 釋放糧食儲備
渣打銀行、野村證券、大摩、安信證券等多家境內外研究機構和投行都對明年的通脹風險發出預警。渣打亞洲研究部主管許長泰提出,如果糧食價格上漲在未來幾個月內持續,預期更高的全球糧食價格將在2013年年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造成影響,全球糧價上漲與這些國家的食品通脹滯後時間為5-7個月,最早在明年初推高內地的食品通脹。
市場預測, CPI將從8月起反彈到2%以上,隨後幾月則進一步上漲,到年底將漲至3.5%甚至以上,但估計不會超過政府年初制定的4%的目標,明年則需防範進一步攀升。
為保證物價穩定,中國政府已開始釋放糧食儲備。國家發改委還兩次要求主要食用油生產商保持價格穩定,同時竭力尋找其他大豆供應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