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以豬肉價格為首的食品價格上漲主導CPI上漲。圖為顧客在長春一家超市內選購肉類產品。新華社
雖然豬肉價格是CPI的風向標,卻並非根本原因。經濟學家認為,通貨膨脹最終歸結為貨幣現象,而在當今環球放水的背景下,前所未有的貨幣寬鬆政策和量化寬鬆等非常規措施,有可能加劇通貨膨脹風險,中長期通脹壓力不可小覷。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李健指出,從國際上看,儘管過去二三十年全球通貨膨脹率處於相對穩定和總體下降的趨勢,但在當前環境之下,通貨膨脹風險還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了刺激增長,美歐都實行了寬鬆政策,全球性的通脹壓力是顯而易見的,最終必然會對中國物價水平產生較大影響。
中國發鈔數量 遠超經濟需求
李健指出,在國內貨幣政策上,雖然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執行結果較為理想,目前狀況看,M2要達到14%的目標甚至會較為困難,這意味著新增貨幣供應量會略為減少。但是,貨幣擴張步伐的放緩不能只看增速,從絕對數量來看,中國在經歷了4萬億刺激後,貨幣發行已相當驚人。到今年6月末,M2餘額達到了92.50萬億元,比美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還高出三成左右。
專家認為,中國高居首位的貨幣投入量已經遠遠超過實體經濟的增長需求。如此龐大的基數,意味著未來每年的新增貨幣投放量在絕對數額上都將是以10萬億元來計算。這些貨幣量投放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因此,即使當前短期通脹壓力減少,貨幣政策的調整空間仍然是較為有限的。
另外,專家還指出,從長期看,無論人力成本、土地成本還是資金成本都成上漲趨勢,成本通脹壓力亦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