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若全球糧價上漲趨勢在未來幾個月延續,最快在明年初,這一影響也必將傳導至中國餐桌上。資料圖片
內地的CPI素有「豬通脹」之稱。今年眼下CPI尚處於低位,但剛剛在2011年製造了一波物價上漲的「豬通脹」似乎又走近了。業內人士指出,進入9月豬肉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30%,養殖成本卻達到記錄高位,生豬養殖戶大幅虧損,不得不將牲口賣掉或殺掉,而隨著生豬存欄的減少,豬肉庫存可能將在六個月內下降,最快明年初豬肉價格就會開始一輪快速上升,進而帶動CPI大幅上漲。
豬肉價格 主導CPI上漲
在CPI的八大項分類中,食品價格權重最大超過30%,而食品中尤以豬肉價格為重,權重超過7%。實際上,近十年來,中國先後與2004年、2007年和2011年發生的三次CPI大幅上升,均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通脹特徵,以豬肉價格為首的食品價格上漲主導CPI上漲。
在內地,長期存在著所謂「豬周期」的怪圈。因為信息滯後和供需錯配,每當豬肉價格上漲,就會刺激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而供給增加將導致肉價下跌,肉價下跌又打擊了農民積極性,最終會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再導致肉價上漲,周而復始。近幾年,「豬周期」明顯縮短,一年就可完成從價格最高峰到最低點的過程。
北京郊區的一個小養殖戶告訴記者,2011年豬肉價格高峰時,他的一些做地產和挖礦的朋友投資養豬,不過這一年生意虧本了。而今豬肉價格偏低,加上飼料價格高企,一些小型養豬戶決定關閉豬圈。每年內地40%的成豬來自小規模養殖戶,業內人士預計,這或許意味著在半年後甚至更短的時間,豬肉供給就可能降至低點從而引發價格上漲。
來自官方數據顯示,豬肉價格在持續下跌9個月後,最近已連續五周環比上漲,累計漲幅3.3%,最近一周環比上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