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指數評比:地區生活質素 非排名可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在「宜居城市排名」爆冷奪冠,備受爭議。 資料圖片

——全球化+今日香港

 「生活質素」在通識教育科的香港單元中,可算是其中一個核心的概念,但要為「生活質素」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又著實不易。其原因有二:一來生活質素的好壞,涉及人們對生活的主觀感受和評價,沒法直接觀測量度;其次,因為它不似一般經濟指數,可以通過量化,得出較完整的數據比個高下。因此,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到相關可計量的主要元素,從而制定出可作比較的指數,再得出排行榜。現時,美世生活質素調查(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和《經濟學人》宜居性調查(Liveability Survey)是兩個較為人熟悉及具公信力的相關指數。 ■嘉賓作者:鍾文堅 資深通識科教師、學校通識科顧問

港最宜居 市民意外

 近幾個月來,因著本港在「宜居城市排名」的「爆冷」奪冠,頗有爭議,卻又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文嘗試搜集相關資料和數據,期望有助理清一些頭緒。

 到底香港是「宜居城市」還是「不宜居」呢?翻查新聞資料,英國《經濟學人》集團旗下的智庫機構EIU於7月公布了新一輪「全球最宜居城市」的排名,頗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本港獲得了世界第一的殊榮。

「地少人多屋細」 奪冠受質疑

 為甚麼多數人,連香港人自己均對結果感到意外?因為本港「不宜居」的原因俯拾皆是:地少人多、屋貴租金飛漲、居住環境擠迫、貧富兩極、空氣質素欠佳等。有論者甚至指出,本港居民可說已臨近「生無立錐之所,死無葬身之地」的困境了。不少身處「香港居,大不易」之歎的港人,聽聞獲得這個「全球宜居城市」冠軍的頭銜,不但沒欣喜,反倒覺得是西洋機構來找香港人去「苦中作樂」。

亂轉新標準 結果受質疑

 再進一步翻查主辦機構的資料,原來它修改了過往沿用多年排列「宜居城市」的方法,今年的排名標準增加了7個與空間有關的項目,包括城市擴張、偏遠程度、綠色空間、自然及文化資產等。因此,更改標準後排名也出現大執位,香港一躍成為本年的「全球宜居城市之最」。負責機構亦有進一步解釋,指香港雖然居住空間不足、交通問題和空氣污染嚴重,但由於享有不少綠色空間,又近在咫尺,根據新指數有關空間項目的計算,令香港可以反超其他熱門城市奪冠。

權威機構不一定有公信力

 雖然主辦機構再三出來解畫,新標準卻備受質疑,因為眾多過去多年位居榜首的「常客」,如加拿大的溫哥華、澳洲的墨爾本、奧地利的維也納等城市,在這項排名中卻跌出頭二十位,結果頗令人意外。不少國家和論者對有關結果不以為然。由此觀之,一項指數,或排名,要獲得世人尊重和享有公信力,就算是由權威機構所負責,也並非必然。

草率翻譯報道  易引讀者混淆

 再在網上找尋資料,原來同一機構在8月還公布了一份根據原來標準整理的排名,下面列出兩項排名,嘗試作對照比較。

Best Cities Ranking   Liveability Ranking

01.香港(中國)     01.墨爾本(澳洲)

02.阿姆斯特丹(荷蘭)  02.維也納(奧地利)

03.大阪(日本)     03.溫哥華(加拿大)

04.巴黎(法國)     04.多倫多(加拿大)

05.悉尼(澳洲)     05.卡爾加里(加拿大)

06.斯德哥爾摩(瑞典)  05.阿德萊德(澳洲)

07.柏林(德國)     07.悉尼(澳洲)

08.多倫多(加拿大)   08.赫爾辛基(芬蘭)

09.慕尼黑(德國)    09.珀斯(澳洲)

10.東京(日本)     10.奧克蘭(新西蘭)

 當比較兩項排名的實質內容和排列過程,如說有機會造成讀者混淆,極有可能與翻譯相關。不少中文傳媒機構草率地採用「宜居城市排名」去作報道,容易引致人們誤解。前者英文是Best Cities Ranking,後者是Liveability Ranking,因兩者均以不同城市適宜居住的元素作評比,不少傳媒機構簡單將之翻譯為「宜居城市排名」,所以就引起了誤會。再對比上表所列城市,當中僅得兩個城市(悉尼和多倫多)同時被列入十大;原來兩個排名榜雖屬同一機構負責,內容相關,卻根本是兩個不同的排列方法,最後結果自然是南轅北轍。

閱讀新聞資料 須多角度思考

 左方例子足以說明,在閱讀二手新聞資料時,尤其翻譯材料,我們必須小心發掘當中的問題,那樣才能避免可能會產生的謬誤,不人云亦云。亦即是說,閱讀新聞資料,也要善用多角度思考才好。

 再翻查去年資料,宜居城市排名的前十位與本年的分別不大,可見該排名的計算結果相對較穩定。經仔細查閱排名所包括的內容,分別有社會穩定性、醫療保健、文化與環境、教育制度和基建設施,當中可分成五大類別再細分共30項,可見要收集世界各國城市足夠的數據作分析整理,少點財力物力都難以成功。

 仔細查數 再作判斷

 進一步去思考,當大家聽到各樣的排名公布,而當中又包括香港在較前或較後位置的時候,千萬不要太認真看待;若真的想認真一點對待,就要依據有關新聞報道的資料,仔細查閱負責機構和相關指數,或排名的詳細計算方法,才好下一個判斷,確定這樣一個排名的可信性和公信力有多少。這樣才可避免人云亦云,才可擺脫被傳媒新聞牽著鼻子走的困局。

釐定計算公式 需足夠代表性

 由於指數所要觀察和量度的現象,通常屬於較複雜的一類,故牽涉到的元素會較多,而各項元素對該現象影響的程度亦有高低差別,要釐定合乎現實的計算公式並非易事。就舉最為人熟悉的消費物價指數為例,要計算出其漲跌指數,便要在公式中放入一籃子消費品的價格變動;既然是一籃子貨品,即並非全部消費品,只選取其中具代表性的項目,例如籃子中只會選幾項最常食用的蔬果來計算,而不會包含所有市面買到的蔬果。

 讀者也許會問:「為甚麼不作無一遺漏的精確計算呢?」主要理由有二:一方面減少運作上的成本花費;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代表性,指數的可信性便成立,就如取數千樣本的民調,只要抽樣符合要求,就能夠代表民眾整體的意願,而毋須訪問所有市民。

指數人設計 容易「含水分」

 由於指數是要由人去設計建構,無可避免受人為因素影響,亦即經常聽到的「存在水分」。例如不少地方政府在編制經濟增長指數時,會刻意誇大數據以突出政績;計算通脹指數時又會壓低公布的數字,以偽裝經濟危機;這些伎倆均是政府或負責機構不時會採用的不公正作為。「含有水分」的指數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社經現象複雜 「指數」反映變動

 世界上每年公布排名榜不計其數,所建立的「指數(index)」繁多,負責的有政府機構、學術機構、智囊組織、社會團體和商業單位。當大家接觸這類資訊時,必要謹慎選擇。

 由最基本的指數開始分析,是入手的第一步。而無論甚麼排名,均先要設計出可操作的公式,然後計算出相關指數,才可按指數高低進一步排出名次。簡單地說,指數是人們(一般為學術界)設計出來以量度複雜社會或經濟現象的工具。從定義上說,指數是指反映現象總體變動的相對數字,同時,它亦能反映複雜現象總體數量上的變動。

 從歷史上看,最早編制的是反映物價變動的指數。早在18世紀,當時歐洲面對物價狂漲的經濟危機,引致社會動盪,於是歐洲各國要求有數據能夠反映當時的物價變動,這就是物價指數的源起。其中,有些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消費物價指數,空氣污染指數等。

 制訂指數四大作用

 大體來說,制訂的指數可發揮四個作用,分別是:

1. 反映複雜現象的整體變動;

2. 分析與測定現象在變動中,受各元素改變所受影響的程度;

3. 研究現象的長期轉變趨勢;

4. 綜合評估和分析現象在數據上的變化。

 總的來說,只要政府或有關機構覺得有需要為某特定複雜現象進行觀測和追蹤研究時,就會制訂一系列合適的指數,例如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專家推出的人類發展指數(HDI),就是相當具權威和認受性的參考指數。當然,並非每項公布指數均得到世人認同和重視,是否成功得視乎其負責機構的公信力和該指數的質量來決定。

|結|語| 經過相關討論和探究,大家應該明白,香港或任何一個地區的生活質素,並非一個排名可以決定,而應由當地居民所得到的生活待遇和境況所決定。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當中具決定性的要素,而這些正是當地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一起建設後呈現的成果。所以,大家應關注的,並不是每年公布的排名位置,而是生活的實質內涵。

想一想:

1. 你認為本港居民的生活質素,是好?還是壞?舉例說明。

2. 「生活質素」和「宜居城市排名」兩者有何關係?

3. 除「宜居城市排名」指數外,還有哪些常用指數可反映人們的生活質素?

4. 有沒有指數能直接反映生活質素?這些指數可信嗎?

延伸閱讀:

1.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人類發展報告網頁,http://hdr.undp.org/

2. 中大亞太研究所生活質素研究中心網頁,http://www.cuhk.edu.hk/ssc/qol/chi/hkqol.html

3. 《經濟學人》集團旗下智庫機構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網頁,http://www.eiu.com/

資料速遞站:請即登入http://kansir.net「Kan Sir通識教室」瀏覽更多參考資料及學習教材。

相關新聞
「3322」升大呃人 水平遜會考14分 (圖)
新舊制公開試達標人數對比
首爾青年電影節 港生短片入24強 (圖)
白鴿手勢展和平 知專生奪設計獎 (圖)
八成外國生:漢語將成國際語 (圖)
醫護緣:實習經歷生死 護士熱誠更豐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十招壓樓市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草菅人命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平等升學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退軍菌驚魂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穗嚴禁煙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鴨舌」援交 (圖)
通識把脈:拆解DSE延伸題系列三之一:選題須有把握─高分關鍵
指數評比:地區生活質素 非排名可定 (圖)
概念圖:指數(index)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